不同的,是周曉白的肚子一天天的大起來了。
周曉白當然是十分想給王言生孩子的,想要給老王家開枝散葉,這還是周曉白總催著王言,于是才有了結果。
另一方面,王言寫出來的長篇小說,林縣紀事,也終于在年前完稿。全書五十六萬字,講了林縣人民戰天斗地……
總之稱得一部巨著。
早在寫了十萬字以后,就去到人民文學那邊投了稿,并且已經在期刊上連載。到他完稿,正好趕上了年前的最后一期,半年的時間將這小說連載完畢,并且預備著到了78年的時候,由人民文學出版成書。
王言的文學水平當然相當足夠,寫的還是林縣的事情,從風土人情到地方形勢,從上級政策到地方困難,還雜有大量的林縣歷史,內容相當豐富。
本身之前王言的報告就寫的林縣,這一次專門寫了更加詳細的小說,本身就很有熱度,很吸引人,再加上王言寫的不賴,那就更暢銷了,這半年來人民文學的期刊銷量都是一月高過一月的,出版實體書是根本不愁賣的。
同時王言也收獲了一筆豐厚的稿費。
這時候稿費剛恢復,著作稿是千字2-7元,不滿千字按千字計算,而沒有印數稿費,那要到八十年代才重新實行。針對王言的排面,自然是給他到頂的7元稿費。
哪怕只是如此,他這一本林縣紀事的稿費也有四千塊,在這個年月里,可真是一筆巨款了。他聯絡了一番之后,在后海弄了一套兩進的院子。這是沒有雜居的大院,比較省心。
買院子十分順利,沒有許多啰嗦。畢竟能分房他都不分,而是辛辛苦苦寫了一本大部頭的書賺了稿費,自己解決問題,這事情說哪去他也沒毛病。
就是房子買了以后,他手里也有幾分捉襟見肘,沒了余錢進行修繕。
畢竟那么老大的院子,地面的磚石,墻上的漆面,屋子的門窗,內里的結構,房頂的瓦片,凡此種種全都是要收拾的。
想要真的住進去,沒有一段時間還真不成。至少也要先解決了一間房子好住人,之后且住且修。
只是此時正是隆冬時候,也不宜動工,王言手里的錢也不足夠,還是得等過了年,春暖花開以后再行研究。
到時候王言打算自己修繕,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自己干點兒活,慢慢拾掇出一個大院子來,也算是一種享受了。
同時隨著書的完成,這個劇本他大致的也做了出來。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總要有突出,有省略,還是表現的精神,突出的想法,歌頌的思想。
不過這也沒有定下來,之后在拍攝的時候還是要不斷調整的。這就是有創造性的工作,它不可能一模一樣的按照預設進行下去。
完結了林縣紀事以后,王言又寫了武俠小說,講的是王五、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武師的故事。一方面講了那時候的江湖,更講了大清的腐朽,以及這些武師的革命等等,是非常合主題的。
這些故事王言投給了故事會,也是專業對口了。都是長篇,少的十幾萬字,多的二十幾萬字,或是杜撰,或是整理,編出了一大堆真真假假的故事出來。
故事會的發行量是很大的,每期都是上百萬冊,覆蓋幾千萬人口,是這時候發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
王言寫的通俗小說,不適宜人民文學、收獲這樣的文學期刊,不嚴肅的故事會是很好的發行平臺。同時考慮到趣味性,他在寫一些戰斗場面的時候,自己就順手給畫上了漫畫的配圖,一招一式,畫的非常好看,打的非常精彩。
這邊給的稿費當然也到頂了,王言當真賺了不少錢,人們都很佩服王言的高產。基本上達到了日寫一萬的速度。
等到了七八年九月份,恢復高考以后第一屆學生入學的時候,寫了半年革命武俠小說的王言又是成了萬元戶。
這種打打殺殺的小說,最受男人鐘愛了,尤其內里也有著各種的感情,還有著很深厚的思想精神,看起來爽的沒邊,靜下心來一琢磨又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