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男孩蹦跳著小跑在新界寬闊的街道上。
他總被路上的東西吸引,停下腳步,這邊看看,那邊瞧瞧,偶爾還要手欠的上手去弄一弄。
這行為當然惹人嫌,但如果轉過頭去看著在孩子不遠處,背著手溜達的男人,以及他身后陪著的十幾個西裝革履的人,那人們就普遍能包容了。
然而周曉白不能包容,看著孩子不禮貌,走過去就薅著孩子的耳朵收拾,給孩子講道理。王言則是笑呵呵的,跟著彭運良等人說笑著……
新界大開發,至今已過十年,堪稱是有了改天換地一般的變化。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的道路修建起來,甚至還有了地鐵。此外的醫院、學校等等場所,也都做好了配套建設。此外還有各種的銀行、商場,各種公司的分部、總部,包括內地的公司在港島的總部也都轉移到了新界這邊。
目前的新界大開發,已經由最開始的北區擴散到了元朗、大埔,建設的都很好,已經是相當熱鬧,人山人海……
新界的這些大家族當然沒辦法將新界建成如今這幅樣子,最賺錢的涼茶、飲料生意的盈利,也是遠遠不足夠的。
各種的港島內外的資本家們,單憑一己之力,也沒有能耐在新界搞大開發,并且還是短短十年時間,就搞出了這么大的局面,持續向著港九逼近。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當熱錢都在新界的時候,種種綜合之下,這邊才能發達起來。正是此前說的,先把動靜搞大了,搞的熱鬧起來,那就什么都來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內地的支援,若是缺少了這一點,在港島想要大搞建筑,成本還要再翻出去幾倍。畢竟鋼筋、水泥、混凝土、磚石等等建筑材料,港島雖有能力,卻無大產量。
在建筑的人力上,也是利用著監管不嚴,用盡各種方法偷渡過來的內地人。在過去十年中,港島這邊的內地人口在以非常恐怖的比例上升,這些人都在新界吃飯。卻也難免有一些過江龍在做大圈仔,給港島的本地社團帶來一些震撼。
如此有材料,有人手,正是新界能夠建設起來的關鍵。
然而這還不足夠,還有一些設施投入是新界家族有心無力的,是不能讓給外人的。比如公交、地鐵系統,比如電力、水力,比如天然氣等等。
這些都是內地成立公司運營,當然也不是貼錢的,都是盈利性質的,畢竟這邊是資本主義么。只不過是保障穩定運行為主,賺多賺少都是次要的。
另一方面,是保證對港島這邊的掌控。要不然四大中資,還有新華社、銀行分行等等,是干什么的。就是在日期到來之前,把問題全都搞定,平和的渡過。
也是如此,有了內地的兜底,保障了各種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運營,更吸引了資本家們過來投入。
私營醫院、學校、商場,高端的住宅樓盤、商用的寫字樓,如此等等一系列的建筑,都是這些有實力的資本跟新界買地,按照新界的規劃的搞建設。
建筑材料是跟內地拿著現錢采購,用人自然就是一幫子偷渡過來的內地人。
而有了這么多的建筑,帶動了這么多的人來就業,自然而然的,各種的經營場所就隨之建立起來。
飯店、歌舞廳、游戲廳、糖水鋪等等亂七八糟的店鋪,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消費,聚攏了人氣出來,自然也就越來越火爆。
現如今的新界,最先開發的北區的繁華,已經不次于港九了,甚至猶有過之。
因為內地發開放的關系,港島這邊四方采購周遭國家的各種商品,在北區形成了一個貿易中心,都是內地的商人過來買東西回去倒賣的,也有從內地,賣一些東西到港島這邊來。
總而言之,這個貿易中心肯定是沒問題的,就是貨有點兒問題。當然不管有沒有問題,都是沒問題。這個買賣,也能做個二三十年。
而圍繞著貿易中心的,新界的家族們開始涉足物流運輸業務,陸運海運全都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