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增加的軍費自然就展現出了成果,薊遼千里防線全都被防的死死的。想要走過居庸關到山海關這一條長城防線,那是千難萬難。
沿途有人敢徇私枉法,收銀子私自放人,一旦被抓到,那就是全家遭殃,并且從上到下收拾一堆人。這件事就不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抵抗的了的,一點兒不容商量,誰敢鼓動生事,誰就掉腦袋。戚繼光統領的大軍,還是比較聽話的。
上層的軍官被調離了,中層的軍官被戚繼光慢慢的給換下去了,再加上哪怕軍中貪墨橫行,但因為軍費充足的關系,下邊的軍卒們不差餉銀,再加上戚繼光又善于跟軍卒打好關系,薊遼的軍官想要找事情是不現實的。
而且又不是才到那邊就施行了政策,是緩慢籌謀了一年多才實行,準備的很充分,不聽話的早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斷絕了違禁物資的交往,使得這些物資運輸難度直線提升,自然價格也就走俏起來,自然更多人想要運輸。但在戚繼光的大力封鎖之下,能運出去的量終究比以前少了太多。同時戚繼光也利用這一點賺了更多的錢……
然而也是因為封鎖,導致了朵顏三衛、建州三衛以及韃靼的不滿,再加上大明商人的一些蠱惑挑撥,這些勢力當然就不老實了。
朵顏三衛和建州三衛都是羈縻統治的,不老實,把頭領拉出來砍了,給下邊的人許諾一些好處分化一下也就解決問題了。這套手段,可以說每個大明的官僚都是精熟的,譚綸應對的很好。
關鍵的,還是韃靼。
不給他們販賣先進的鐵器之類,他們就要施壓。直接開始試探性的沖擊薊遼防線。
當時還鬧出了好大的動靜,朝堂之上也多有對王言的喊打喊殺之聲。他們認為是王言挑起了戰爭,這都是王言出的主意么,也是王言一力推進的,有問題肯定要罵王言的。至于原本的韃靼就時常犯邊,那卻是不在他們考慮之中的。
也是虧著譚綸和戚繼光爭氣,不說打贏了韃靼,至少是沒有讓他們突破薊遼防線。守住不敗,就是勝利,也不要建立多大的戰果。
戚繼光穩扎穩打,韃靼也僅僅是試探而已,發現他們的壓力不足夠,大舉興兵又費錢,試探了兩個多月自己就撤退了。
如此才算是穩定住了成果,戚繼光對于邊境的走私查的不松不緊,流出去一些是難免的,總有疏漏,總有人想鉆空子,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總體上是砍了一大半。以前明晃晃的走私的情況,是徹底的禁絕了。
譚綸那里也不斷的對薊遼進行建設,屯田備邊,圍繞著榷場做一些生意,也算是開源節流了。至于調理更多的薊遼邊鎮的問題,就不是譚綸能做的了……
以上的種種,綜合下來就是這第二點。
以前徐階等人也都沒有想到,王言鼓動著在邊鎮動作,竟然是為了自己親自上手。再想到圍繞著王言接下來去向持續了許久的爭論,感覺像猴一樣被王言耍著玩兒。當然主要還是怪嘉靖偏幫,但誰又會說嘉靖的不是呢,只能是趁著王言離京了,找機會給嘉靖上上手段罷了……
王言可不管他們怎么想,告別了胡宗憲、海瑞、王用汲,帶著嘉靖安排給他的廠衛保鏢,浩浩蕩蕩的去到了冀州治所的三屯營就任。
在這里,王言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見過王部堂。”譚綸笑著迎了上來,態度很有幾分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