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沒什么表示,轉而說道,“這兩年多你在薊遼做的不錯。”
嘉靖對事情的評價自有他的標準,能讓他多花銀子,地方又沒有怨聲載道,又很聽他的話,那就是可以重用的好臣工。
在這個基礎上,還能更加的繁榮地方,讓百姓過好日子,讓百姓念著他這個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那就更是好上加好。
只是很可惜,這么多年來,能夠做到后者的也只有王言一人罷了……
最開始的時候,嘉靖還要縮減開支來支持王言在薊遼的活動,等到了一年多以后,王言擺平了薊遼轄區之內的官吏、大戶,縮減的開支不僅補了回去,王言甚至還能再多弄一些錢給他花。這讓嘉靖舒服極了。
如果說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薊遼邊軍在王言的領導下,越來越鼓噪,要開戰的聲音甚囂塵上……
“都是臣應該做的,總算是沒有辜負陛下的期望啊。”
王言說道,“陛下,已經兩年有余,如今薊遼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臣以為可以主動出擊。先小規模的打上幾場,讓韃靼看看我大明的拳頭硬不硬。也讓徐階等人睜大狗眼好好看看,我大明天朝上國,豈能與蠻夷議和?
一群無君無父之輩,難道當年庚戌之事都忘到了屁股上?如此奇恥大辱,他們也能輕易揭過?二十余年來,韃子連年南下擄掠,寇邊犯民,百姓深受其害,與我大明血海深仇!如此仇寇,焉能和議?非得打服了他們才行!”
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軍進犯大同。大同總兵仇鸞賄賂俺答,狗日的讓俺答別打他,換個地方打。最終俺答從古北口進攻京城,肆虐京畿八日而走。
最近徐階等人與俺答議和通商互市,則是因為俺答的孫子帶著一幫人跑到大同投靠來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俺答看上了孫子的妾。年輕人哪受得住這個氣,又無能反抗,直接跑路了。
于是俺答也借著這個機會,緊密聯系大明,想要再議議和,你好我好大家好……
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同意議和互市,他們仨同意了,裕王當然也是同意的,只不過裕王現在沒有競爭對手,什么事情都不表態,就老老實實的等著死老爹……
可他們就不想之前俺答造下的事兒,也不考慮嘉靖的心情,或者他們想了,完全沒在意。反正就是不同意打仗。
理由也很簡單,王言之前就說的要互市,要滲透,那就慢慢執行就好了。大明這幾年日子越來越好,不能因為打仗,而把大好的局面給打沒了。
這確實是老成謀國的說法,就是沒把嘉靖這個萬萬古一帝當回事兒……
嘉靖說道:“難為你還記著呢,還想著朕受的欺辱。可徐階他們也是用你的話來反駁,你當年說要互市……現在他們就咬定了這個理由,你怎么說?”
“陛下,臣那些話是五年多以前說的,那時候的大明和現在的大明豈能混同?我大明如日中天,國力漸強,小小蠻夷又豈是我大明的對手?
徐階等人都是亂臣賊子,這么多年也沒干成什么事兒,就給陛下添堵了,真是豈有此理!”
“那你就去勸勸他們,你是兵部右侍郎,這種事情你也能說得上話。”嘉靖充分表示了自己的立場。
“那臣這便去內閣,教教他們什么叫為人臣子,什么叫為王分憂。”
“去吧。”嘉靖滿意的點頭,有著毫不掩飾的愉悅。
顯然,嘉靖是極度想要打仗的。
要不然王言為什么大老遠的跑回來?就是來給嘉靖看病的,身體的病是病,心病也是病啊……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