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仙李白?不是詩仙嗎?
陳光蕊瞬間被吸引了注意力,聽那崔器一一敘來。
洪州是大唐十三州靠東的一個邊陲州郡,遠離大唐權利中心的兩個城市帝都長安和神都洛陽。
洪州存在的意義只有一個交通要道,大唐屬國東勝神洲傲來國和大唐長安通商的重要關口。
而廣陵城的第一任長令史,是大唐貞觀十二年的狀元郎。
和陳光蕊不一樣的是,這位狀元郎人家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狀元,而是一個劍法超然的武狀元!
他叫李太白,號青蓮居士,大唐貞觀三絕五圣之詩絕。
貞觀十六年,以一首俠客行成為大唐最年輕的武狀元。
后學劍于大唐三絕的劍絕裴旻!
縱覽前任城主李白的一生,從西而來,越函谷關,拜道德經山,十七歲武狀元淬體巔峰,二十歲真氣出體入先天境界,二十三歲觀桃花入武道三重初心境界,二十六歲西游大荒,獨闖雷澤成武道第四重劍心通明境,那一年,李白二十七歲。
長安觀星臺欽天監把李白列為天下劍甲序列的黃字列。
李白二十七歲與故友桃花潭一別,封劍于桃花潭,結伴三絕五圣狀元郎杜少陵,探花郎賀知章,武探花白居易諸多才人,游覽天下,路過廣陵江側,李白看廣陵舊戰場,心境突破,進入武道第五重不惑境。
第五重境界,李白進入劍甲序列玄字列。
唐王那年封李白為廣陵城長令史,李白坐看廣陵城二十年,二十年里,無數天下高手豪俠紛紛來廣陵城挑戰李太白。
李白屢戰屢勝,即使是曾經教授李白劍法的劍神裴旻,面對曾經的半個土地李太白,也是感嘆一聲,他只是用了九成功力已經能和自己持平,他已經是武道第六重地階的實力了。
從那以后,李白就有了大唐謫仙的名號。
劍仙加詩仙,廣陵城主,天下名揚。
六十歲那年,李太白去長安為李世民拜壽,席間做蜀道難,以三千文字作梯,踏天而去,逍遙快活去了。
那天之后,很多人都傳說李太白已經窺伺到了武道七重天人五境了,欽天監把李太白的劍位直接從玄字列晉級到了天字列。
李太白成為大唐開朝六千年來,第七個入天字的高手,也成為了第一個以劍為序的天字高手。
看到這里,陳光蕊看著崔器,“武道第六重,比之天地二朝如何?”
崔器道,“天庭之天君,地府之鬼王,不過是武道第六重境界。而再往上去的第七重就是天庭的天尊,地府的十殿王能耐,從大唐開朝以來,六重以上的寥寥無幾,強如開國皇帝李淵也不過是區區六重,至于六重之上第七重,除了強如李元霸之流的殺神,這千年來,也不過李太白一人。”
第六重等于是天庭天君,地府的鬼王。
第七重等于是天尊,地府的十殿王。
那武道第八重豈不是就是四御,準教主級別存在?
武道第九重,就是天帝,人君,教主?
第十重,是圣人嗎?
陳光蕊繼續往后看。
李太白離開之后,大唐想要派人填充廣陵城城主位置,保持廣陵城的繁榮,讓廣陵城繼續成為天下武人的圣地。
可是繼承者的實力,名聲,比起來李太白都相差太大。
先是老劍神裴旻,他坐了三十七年城主,領悟到了五境之上的境界,地字號老劍神,從此踏入天字,辭了廣陵城主,告別大唐。
后公孫大娘攜傾城劍坐鎮廣陵城,十八年后,云夢澤動,波撼廣陵,氣動東海,東勝神洲傲來國岌岌可危,四海龍族伺機吞噬傲來國,擴充海圖,公孫大娘入東海戰四海龍族,后不知去向。
公孫大娘再往后,劍道凋零,草圣張旭以文圣之名坐鎮廣陵。
張旭雖有絕世雄力,可終究是文人出身,廣陵城武道凋零加快,武運越發衰落。
張旭辭位,詩圣杜甫,探花賀知章,駱賓王,白居易紛紛上位,可這個位置,長則十年,短則兩三年,都紛紛告辭。
一來二去,這廣陵城就有了個名字,武仙城。
非武夫不能入此城,非強者不足以統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