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嗎?
有李逵的原因,更有他賣力的吼叫!
“好球!”
“陛下威武!”
“文成武就!”
這些口號不是白喊的,當然也只是給皇帝留下個好印象,收效甚微。直到在病床上躺了小半年,他才明白,這些都是虛的。想要沖破門第的限制,他還得立功。李逵為什么敢連童貫的面子都不給,這貨的功勞就能壓死童貫了。
甚至,童貫被李逵駁了面子,也不敢從李逵身上找回來,還得求到他身上。
這就是差距,同時讓高俅內心火熱了起來。憑什么,他高俅就不能位列三公,這個目標有點遠大,退而求其次,殿帥呢?
有了目標,高俅也就有了動力。
這些日子,他不僅將他不太高明的功夫撿了起來,還苦讀兵法。當然,毛用都沒有。延安府不打仗了,他有種被困住了般的憋屈。好不容易童貫帶來了要收服河湟之地的野心,這和他一拍結合,他決定搏一次。
可真要是放手一搏,他卻發現,自己手下的將領,豐璋、年熹之流,怎么和李逵門下的魯達和阮小二相提并論?
眼饞是肯定的,但他更眼饞的是李逵對飛廉軍的影響力。要是他獲得李逵的支持,程知節哪里肯定會放人,高俅想要騎兵,至少兩千人的騎兵。帶三千人和五千人的差別,別看只有兩千人,但多了兩千騎兵的話,他能夠騰挪的機會就大多了。
為了給李逵信心,高俅也豁出去了,對自己的親信喊道:“高朋,把本將軍的大關刀抬過來。”
“來了叔!”
高朋是高俅的本家,原先高俅被自家的兄弟惡心的不行。但出征之后,他想通了,在戰場上,還是親戚來的可靠。當然,怕死的不成,得是腦子一個勁,聽話的才行。
說話間的功夫,兩個親衛抬著一柄看上去七八十斤的大刀過來,李逵看到這柄大刀的那一刻,明顯的眼前一愣。
眼神隨即在高俅和高朋這對侄子的身上來回打量,目光之中透出的迷惘和不解,似乎在質問高俅:“開玩笑的吧?”
就算是臉皮厚實的高俅,也不敢和李逵對視,老臉慢慢的紅了起來,尤其是他臉上突兀的大蒜鼻,更是紅的發亮。
高俅走到親兵中間,雙手抓住大關刀的刀柄,怒吼一聲:“起!”
還真起來了,讓李逵詫異的是高俅竟然能夠舞動這柄比他的趁手兵刃三尖兩刃神鋒似乎更重的武器。
一通看似很有章法,氣勢如虹的劈砍之后,高俅收住了刀,用力的駐在了地上,對李逵道:“兄弟,哥哥我想明白了,既然陛下認為我是猛將,我一定應該是猛將。”
這是什么邏輯?
皇帝因為不知情,可以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