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沂水縣的公務實在太讓人懈怠了,十天半月沒有一件案子。又是將近年關,轉運使衙門也沒有差遣,顯得這段日子很無趣。
周元叫來了李清,這位為了兒子能夠考上舉子,運作成為押司老爺,連捕頭的身份都不要了,執意要辭職,也夠拼命的主。
說起來,周元也沒有任何看不起李清的地方。
甚至一度也試著去考校過一番李清的兒子李云的學問。反正已經收下了李逵這個弟子,再多一個也無所謂。在他看來,李清愿意放棄捕頭的身份,給兒子趟出一條舉業之路,李云的才學至少不會差太多。
大宋的地方官最熱心做的事就是給轄區內的讀書種子吹捧。
如果是年紀很小,十歲左右的就更好了。因為大宋有一個脫離在正常科舉之路之外的直通道——神童試。
只要地方官極力引薦,朝堂有大佬認可,皇帝就會親自下場考校被舉薦上來的神童,稱之神童試。神童試的要求是年齡低于15歲。而中了神童試的學子,雖然當官不太現實,一般都會在太學養幾年。但是神童試出來的進士,他們的成就一般都不會太低。
考校的結果就尷尬了,在周元這位進士老爺的眼里,李云就是個傻兒子啊!
倒不是真的傻,而是在讀書這一行中,絕對沒有混出頭的機會,能過縣學就已經燒高香了,州里的舉貢試肯定沒有機會。這還是在沂水這等科舉荒漠,要是去吳縣,長洲等地方,教書先生都不會收這樣的學生,很容易砸招牌。上了快兩年的學,連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能背錯的家伙,還有什么前途可言?
好在李云這小命好,生在了沂州。
當然也不是說沂州真的沒有讀書種子了,臨沂的顏家每一代都不缺學子,而且學問人品極佳。只不過官宦門庭的顏氏子弟都有進入太學學習的機會,怎么可能來州學虛度光陰。州里的官宦子弟都去太學讀書了,留在本地的學子一波不如一波。
正因為周元篤定的判斷李清的兒子沒有讀書的慧根,每次看到這位意志堅定的捕頭,都唏噓不已。他倒是想把真相告訴李清,可惜,太傷人了,非君子所為。
只能挽留李清過年之后再離開衙門。
不過,李清做事確實讓人放心,就算是很快就要離開衙門了,任勞任怨,并無任何怨言。
大老爺找他,李清自然不敢怠慢,急匆匆的來到了二堂。
躬身問:“大老爺找卑職,不知有何差遣?”
“沒多大的事,你兒子如今讀書如何?”周元東拉西扯的問道。
李清面色驚容,隨即狂喜起來,不會是李云這臭小子被大老爺看上了,要收為弟子吧?李逵那廝都被收了,自己的兒子也不差。說起自己的兒子,李清頓時神采奕奕:“多謝大老爺關懷,我兒讀書夙夜不怠,一心向學,授業師長也常夸耀我兒大有長進。等過年就準備學習《論語》了,大老爺要考校李云的學問嗎?我馬上差人去找他來。”
周元被李清的熱情嚇了一跳,他是進士,眼不瞎,腦子也靈性著,怎么會看不出李清這家伙竟然會以為自己還想收李云為弟子?
真要這么做了,他堂堂縣令,也得氣地撞墻!
周元被李清的熱情嚇得一哆嗦,忙擺擺手道:“找你來,本官是想問,最近你看到李逵了嗎?”
李逵?
李清琢磨著不知道該如何說起。他倒是想說,可問題是周元聽了不樂意呢?因為十天前,他在城門附近親眼看到李逵這傻小子,扛著一根上百斤的鐵棍樂呵呵的出了城門,這事很詭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