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不愁,還有閑錢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有點權力,凸顯一子存在感?
這說是志向,更貼切的說是貪欲。至于讓他有奉獻精神,沒穿越之前,他沒精力去琢磨這些。穿越之后,他覺得封建王朝的奉獻精神很扯淡,任何好處都是皇帝的,背鍋讓自己來,傻子才干。
于是,李逵就變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人。
或許這些他還沒有感覺到,因為對他來說,他任何一種努力都是朝著胸無大志而去的。
文人的身份?
是為了讓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有錢?
誰也不愿意受窮不是?
霸道的性格?
連受窮都不愿意,更何況受氣?
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李逵并沒有一個遠大的規劃。
于是,在蘇軾問他志向的那一刻,他竟然傻呼呼的回答:“都行。”
反正李逵自我感覺挺好,既有文人的灑脫和不羈,同時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念而被束縛手腳。可是這話聽在蘇軾的耳朵里,格外的刺耳。
一句——去玩吧!愣是沒辦法說出口。
蘇軾憋紅了脖子,怒目盯著李逵,上身如同抽搐一般抖動著,胸口對著李逵一個勁的運氣。按理說,李逵這等沒培養價值的家伙,他不屑重視。可唯獨李逵過于懶散的性格,讓他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就此下去,李逵很可能成為蘇門的恥辱不可。
蘇軾紅臉了,怒了,就差指著李逵的鼻子罵他:朽木可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一個讀書人,儒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文士,怎么可以沒有志向?
“什么叫都行?你給我指條道,都行是哪條道?你堂堂一個男子漢,沒有為國征戰的豪邁,也沒有為百姓伸張的磊落,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飯桶不成?文士研習經義,不外乎學習治國之道,修身之本。你怎么可以如此漠視圣人之學,讓圣人門徒這四個字蒙羞?”
蘇軾說完,手指著李逵氣地發抖起來,他這輩子都沒有見到過李逵這樣的儒生。
李逵很無辜的眼神看向了蘇軾,他就不明白,為什么蘇軾會發如此大的脾氣。您老也沒干什么利國利民的大事呀!
沒錯,您老是興修水利了。這恐怕是蘇軾唯一可以可圈可點的政績。
問題是,大宋是一個很奇葩的朝代,連太監都熱衷于興修水利,地方官難道不應該做點為老百姓能記得起來的好事嗎?
至于說為民伸張,治理地方,李逵真沒覺得什么特別。這是大宋,他有一千多年的智慧積累,雖然他獲得僅僅是冰山一角,也足以做好一個地方官。至于開疆擴土,他還有機會嗎?
突然被罵,李逵有點委屈的小聲嘀咕道:“其實為民做主很簡單的,當好官又不難。”
“你說什么?”
蘇軾氣地冷哼一聲,作為老實人,他竟然被李逵激怒了。可見李逵氣人的本事絕跡不***著李逵說出點道理來:“你說簡單,那么好,我問你如何治理一個中等州縣?如何斷案?如何應對災荒?”
叭叭叭
蘇軾一口氣說了好幾個問題。
李逵琢磨了一會兒,偷偷瞄了一眼蘇軾,有點心虛道:“師祖,我說……剛才被師祖醍醐灌頂之雷音震懾之后,小子有了遠大志向,您老信嗎?”
“你說呢?”蘇軾氣地扭頭看向一邊,他甚至不稀罕再看李逵一眼:“今日不說清楚,你就別想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