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嘉佑二年丁酉科的人才濟濟,也可能是章惇更愿意混跡在這一科的原因。曾鞏、蘇軾、蘇轍、程顥、張載、朱光庭、呂惠卿、林希、張躁、王韶、鄧綰、蔣之奇,哪一個不是聲名響當當的天下英才?
唐宋八大家,有三人在這一科中進士,還有關東學派的奠基人張載,就是那個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張子厚。張載的字和章惇一模一樣。
還有兩程之一的程顥,開理學之宗。
……
反倒是嘉佑四年的進士弱的很,根本就無法和嘉佑二年丁酉科的相提并論。
在交往之中,章惇和蘇軾的性格最為對味,丁酉科的進士,要說才學,都是驚艷之輩。但要說性格,他就有點跳脫了,而蘇軾比他跳的更歡實,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負擔,高談闊論,每次都是盡興而歸。
可惜,最后章惇發現,蘇軾并不是那個讓他引以為畢生知己的蘇軾,他變心了。
因愛,生恨。
章惇不是女人,不能理解這其中的怨毒。但他對蘇軾的恨,其實和女人被拋棄后,對男人的恨差不多。
他付出了真情,卻沒想到換來了欺騙。
這才是橫在他們之間最大的一根刺,而章惇因為這些年被舊黨的被打壓,性格更加的乖張。
章惇說什么也想不到,他會收到蘇軾的信。
他們之間已經多年沒有通信了,而且關系也越來越惡劣,已經到了見面也不會點頭的地步。
“父親!”
“出去!”
兒子章授低聲提醒了已經在書房里坐了一天的父親。擔心之余,更多的是好奇,是誰又惹他父親不高興了?章惇的亡妻張氏,四個兒子,都知道章惇是什么樣的人。
心眼很小,對外人這樣,對家人更是如此。
就拿自己家的兒子來說,章家的家風真的很厲害,且不說族人,章惇的侄子還是狀元,是嘉佑二年丁酉科的狀元,這一科在科舉歷史上也是被譽為最牛的一科,可見他的狀元身份有多厲害了。章惇的四個兒子也不簡單,大兒子章擇,進士,被老頭子趕回家種地;二兒子章持,高中進士第二等第十名,章惇告訴兒子,你才學夠,但心不夠黑,種地去吧!
老三章授,還是進士。章惇還不愿意讓兒子出仕,干脆告訴兒子,你爹身邊缺人跑腿,別當官了。
等到老四章援高中進士第五名,這下子章惇真的一點說辭都沒有了,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讓兒子當官。
但是小兒子卻沒有受到過父親章惇一丁點的關照。
跟在他身邊的就是老三章授,堂堂進士,卻只能跟在老爹跟前跑腿。
相比起來,蘇家的子弟比章家差遠了。蘇軾的幾個兒子,老大,老二,真沒辦法高中。只能恩蔭了一個小官。就算是學問最好的蘇過,第一次下場科舉也是鎩羽而歸。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拆開了蘇軾的信之后,他愣住了。
蘇軾竟然寫了一份感情真摯的悔過書,愧對朋友的厚愛,悔過之心十足。
巴拉巴拉一大堆,蘇軾的文采肯定不用懷疑,直擊章惇心靈深處。可這個結果并不是章惇想要的啊!
章惇在他的書房里越想越氣,站起來一腳踢翻了書案,在官衙里大喊大叫起來:“你怎么敢……認錯,子瞻,你的錚錚鐵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