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韓大虎又說起來:“【如意金箍棒】已經名聲在外,這【三尖兩刃神鋒】全仰仗兄弟揚名天下了。”
可韓大虎卻又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可惜賢弟是讀書人,將來做官也是要做文官的,這柄武器恐怕真沒有用武之地。可惜了……”
沒想到韓大虎粗枝大葉的一個糙漢子,卻有一顆永恒的工匠之心,李逵當即表示,不出三年,定然將此物名揚天下。
這原本是寬慰的貼心話,但韓大虎卻嚇了一跳,李逵這廝不會想著當了文官,還看誰不順眼就動手吧?
真要這樣的話,朝堂上的滿朝文武,還有活路嗎?而他打造的武器,豈不是成了兇器?
韓大虎心憂的不想送了。
送給李逵,好好的戰場神兵,很可能變成李逵招惹禍端的兇器,他這個做哥哥,以后還大概率做姐夫的人,怎么可能看著李逵一步步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
可李逵并不在意,往后二十年,對大宋來說,注定是多災多難的多事之秋。練武,就算是不能報國,也能保護家人,沒什么錯。
大宋,已經沒有幾年盼頭了。
李逵原先不知道,就知道大宋出了昏君和奸臣,活生生的將一個繁華世界給毀了。
可最近才回過味來,大宋在神宗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甚至這禍根能夠追溯到仁宗時期的慶歷新政。范仲淹的新政新黨,都是仁人君子,即便被陷害最后讓新政毀于一旦,也沒有想過要用非正常手段打擊報復。
可是到了神宗時期就不一樣了,王安石執政的政治能力可能比范仲淹大,但是用人方面,真及不上范仲淹。
人品不好的,范仲淹根本就不會一瞧一眼,更不要說任用為官了。這導致即便朝堂上對慶歷新政不滿的聲音很大,新政失敗之后,也不會引起朝堂的對立。可是熙寧變法就不一樣了,王安石面對無人可用的時候,只看能力不看人品,導致熙寧變法已經過去快二十年了,但如今的朝堂已經是水火不容的局面。
而這種對立,一直會變成朝堂上基本上連敢說真話的人都沒有。
這樣下去,大宋不亡都已經說不過去了。
要不是遼國中看不中用,說不定也有一統大江南北的希望。
可惜,這些廟堂之上的爭論也好,站隊也罷,都沒有李逵什么事。
他即便明年,也就是元佑九年春天的省試過關斬將,連帶著殿試金榜題名,他也不過是個不入流的新晉進士,很可能因為名次……不太好,只能授個九品的小官。殿試前三甲倒是可以直接授官,狀元的話,甚至一上來就是六品官爵。可惜,自家知道自家事,三甲恐怕和他無緣,二榜也玄乎。
真要是授個學正,教授,之類的九品芝麻官,他啥時候能當宰相,執政官?
誰能聽他的聲音?
甚至在官場沉浮十來年,或許更多,二十年,連參加早朝的機會都沒有。
想明白這些,李逵有點郁悶,一腔抱負,無法施展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