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還有六個成年婦女空閑了出來。你們說,該做什么好?”
“針線活吧?村婦多以針線活換取用度。”
“織布吧?土布雖說差一些,但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
說到這里,士子們不少都開始跟著李逵的想法走了,開始七嘴八舌的建議起來。不過這些建議在李逵看來,完全不過是小打小鬧,他咧嘴一笑,突然高聲道:“為何不去購買一部工坊的織布機,或者干脆創辦一個造紙工坊?六個年富力強的健康成年人,難道就做這些掙個三瓜兩棗的小營生嗎?”
“土法織布機的簡陋,雖說只要一個人就能玩的轉。但是一臺工坊常見的織布機,就需要四五個人協同,甚至更多的人才能運作。但是效率是單打獨斗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產量上去了,收入自然能夠增加。”
士子們完全轉不過彎來,怎么一下子從農夫變成了工坊主了?
可問題是,李逵說出來的假設環環相扣,實現的可能接近無限。
真要是這樣操作的話,豈不是這些百姓幾年之內就會富足起來。從普通的農夫,一躍成為家境富足的農夫。接下來該琢磨的應該是讓有慧根的孩子讀書了……想到這里,眾人看向李逵的眼神頓時變了。
恐怖如斯,竟然一個人瞎琢磨出如此精妙的辦法。
這樣一來,普通家庭根本就不用擔心難以抵御意外的風險,反而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猶如給眾人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他們看到了光,閃著金光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他們腳下一樣,觸手可及。
沒錯。
李逵的想法就像是高屋建瓴,讓人只能看到彼此的差距,卻有種無力攀登的高度。
大宋是封建社會最為奇特的時代。在大宋的農村,是小農經濟,幾千年來都不曾改變。但是在城市,卻變成了商品經濟,貨物流通及其快速,而且各地都又非常繁榮的城邑,遍布大宋版圖的各個角落。更不要說幾座最大的城邑,人口超百萬的存在了。
大宋有超過50座,城市人口超過10萬的都市。
百萬級的城也有五座,東京汴梁、大名府、河南府(洛陽)、應天府、還有杭州。如此龐大的城市規模,自然需要快捷有效的物流體系。大宋發達的內河水運,以及輝煌的船舶制造業,承擔了這些城市的所有日常需求。可以說,大宋擁有極其龐大的消費市場,缺少的是生產能力。
李逵說完,考場內鴉雀無聲。
范純仁表現還好,他是第一個看李逵文章的人。該震撼的都已經震撼過了,可是其他人卻是頭一遭聽如此匪夷所思,卻看似非常容易辦到的致富之路。而且還是共同致富。
推官嚴明也愣住了,他有種自己一把年紀,當官也十幾年了,卻活在了狗身上的氣餒。難道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天賦碾壓,這也太打擊人了點吧?
不過,也有問題,范純仁問:“如何解決彼此貢獻不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