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鋒矢陣,只要三個人即可成陣。
之前,李逵防守,帶著李清和李林兩個長輩,對戰李云和解氏兄弟。
一開始,李清很有信心,畢竟李云是他親手交出來的兒子。又跟著李逵走南闖北,也有過廝殺的經驗,這對于小地方出來的武師來說,已經是算是完成了蛻變的過程,有了高手的底蘊。
可實際情況是,李云對戰李逵,一點牌面都沒有不說,還在氣勢上被壓的死死的,只有挨打的份。而李云也根本就不敢對他爹下重手,一直很被動。加上李林在百丈村也算是第三條好漢,實力比李清還高一點,這樣的訓練是毫無用處的,李云一伙被殘忍碾壓。
之后,李清也不是完全對李云失去信心,而是覺得李逵太猛了。
換了李全,結果一樣。
這時候,就算是自己兒子是寶貝疙瘩,李清的心底也開始犯嘀咕了。李利德這個做爺爺的更是被他一生的對手三叔公無情嘲諷地面紅耳赤。三叔公豁開嘴,對李利德道:“別讓李林幾個試了,都不是一個水準的比什么比?動手也是白搭。干脆,讓李慶幾個動手試一試。”
“李慶還是半大孩子?”李利德覺得很沒臉,惡狠狠的瞪了一眼自家的孫子。
可沒辦法,勢比人強。李逵也好,李全也罷,他們倆兄弟,一個人對陣李云和解氏兄弟三人,都能輕松應付,不出二十招,就能將李云幾個打趴下。這正如三叔公說的那樣,這已經不是訓練了,而是挨打。
練武挨打有用嗎?
答案是有用,但用處不大。
李云和解氏兄弟都早就過了打熬身體的過程,他們身體抗擊打的能力,已經到了能承受的最大的限度。繼續下去,完全沒有必要。
可即便是李林帶著李慶,還有阮小二。李云他們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林雖說比李逵和李全差遠了,但李云和李全李逵也沒法比。再加上解氏兄弟,真的是倆廢物啊!
就連解氏兄弟之前信心滿滿,尤其是第一面對李逵作為對手的時候,那種熱血仿佛沸騰一樣的滾燙。雖說他們也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李逵的對手,但能夠和京東東路第一高手過招,心情還是很激動的。武人的勇氣在他們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甚至嚷嚷著讓李逵不要留手,他們即便失敗,也要堂堂正正的失敗。
對于武人來說,面對高手,能亮劍,才不失為一個武人該有的勇氣。
可結果卻讓人很無語,李逵一招制敵。
李逵八成的力氣,用的還是盾牌,招式還是拍打,手上有震字訣的小動作。可畢竟一對三,李逵也要留神李云。可交錯之間,解千和解萬,還是被拍出去三丈多遠,跪倒在地上。
害的李逵差點以為把人傷了。
隨后的日子,解千和解萬心里就一個念頭:“俺要回家。”
可是李云不讓。
他就是氣不過,自己被李逵修理也就罷了,被李全修理也忍了。就算是李林,也是他族叔,是長輩,他還能忍。但說什么他總不至于連武舉的那幫人都斗不過吧?高俅說過,開封府參加武舉的人手段一般,畢竟他連他獲得了資格,可見,他中武進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人爭一口氣,李云非把這口氣給爭出來不可。
要是解氏兄弟半道上跑了,他怎么去找臨時的幫手?武舉關鍵就在最后的對戰,要是李逵,一個人下場也不懼怕。打急眼了,干脆就不收著,總會有人怕死,被打怕了。可他知道自己不行,首先自己用的不是重兵器,步戰優勢并不大。沒有人幫忙,他恐怕真的很難獲得十取一的機會,以武進士身份出仕。
其實,李云也知道,就李逵和太師父的關系,自己進入軍隊,得個一官半職真不難。可他不想自己連做個武夫都要走關系,他丟不起這個人。
解氏兄弟的退意,李家的好朋友們也不同意。紛紛表示,以后下手輕一點。
倆人只好愁眉苦臉地跟著李云堅持,李云也很慘,整日鼻青臉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相國寺坊市上經常被捉后暴打的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