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寧修能夠被點為解元是這位趙大人的意思。
同考官可以推舉中舉之人,卻不可以決定名次,就連大宗師仇英也只是具有建議的權力。所以寧修得了解元當真得好好感謝趙明和。
只是寧修十分不喜歡這種你予我恩惠,我便與你綁在一起的感覺,有種賣促銷肉的感覺啊......
“多謝恩師抬愛,學生一定不會辜負恩師期望!”
寧修拱了拱手,說了一些片湯場面話便恭敬的閃到了一邊去。
不是他不想出風頭,而是這拜謝座師是有一套嚴格流程的,不是想怎么來就怎么來。
他作為新科解元已經拜謝過座師了,那么接下來就輪到其他舉人了。
若是寧修不知進退一個人把風頭出盡了,估計這些同科舉人恨不得把寧修生撕了。
當然其余舉人的待遇就遠不如寧修了,他們躬身拜見后趙明和只是微微頜首,連嘴皮子都懶得扯一下。
等到一百四十人全部拜見完座師也用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寧修定睛瞧去,只見趙明和趙大人仍然不定如松的坐在那里,不由得心生欽佩。
別管這個趙大人人品官品咋樣,至少人家坐功了得啊。看來要想在大明官場混,最重要的一條素質便是耐性,定性得好。
俗話說的好,耐得住寂寞才不會成為傳說啊。
再看坐在一旁的大宗師仇英就顯得有些可憐了。只能說他命苦,通常情況下朝廷派來主持鄉試的主考官都是臨時決定,官位不會很高。這樣一來,地方的提學官就有了很大的話語權,雖然名義上是副主考,但也相當于半個座師。
可這次朝廷往湖廣派來的主考官卻是位翰林詞臣。
翰林院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清貴無比的上流衙門,“產出”的都是前途無量的“儲備干部”。
趙明和此番擔任湖廣鄉試主考官,明顯是歷練的成分多一些,相當于鍍金。
仇英浸淫官場多年這點道理如何不懂?
故而他一直表現的謙讓,但凡出現和趙明和意見不一致,他都是緊著趙明和的意思來。
沒辦法,不該出的風頭一定不能出。要是搶了趙某人的風頭不定怎么被穿小鞋呢。
之后諸舉人又拜謝了副主考以及各自房官,最后由趙明和趙大人訓話。
趙明和是個翰林詞臣,別的本事沒有講話的本事卻是一絕。
寧修不由得感慨,國人自古以來“優點”都是一脈相承的啊。領導講起話來,那真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其實趙明和講的無非也就是些勸學,以及忠君體國的場面話。
之所以有勸學,是因為考完舉人還不算完,接下來還有進士呢,還得再接再厲。
之所以有忠君體國,是因為考中舉人就相當于一只腳邁入了官場。雖然舉人只是擁有候補做官的資格,并不會直接授官,但基本的官場常識還是要有的。
在封建王朝忠君思想自然是最重要的。
趙大人訓完話后諸舉人在解元郎寧修的帶領下沖其深施一禮,表示恩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吾輩一定謹遵教誨云云。
趙明和呢,自然十分滿意的捋起下頜短髯,不時輕點點頭。
到這里這個拜謝恩師的活動便差不多結束了,但要以為至此鄉試便徹底結束那可錯了。因為接下來便是重頭戲,鹿鳴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