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偵察軍團依然有五大軍部,偵察艦總規模已經上升到三百萬艘,總成員數量三千萬。
偵察軍戰士依然實行輪換制。由于武裝改良,“眼睛”偵察艦具備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強的火力,偵察艦機組成員大多是精銳,享受較普通的艦載士兵更高的待遇。
與之對應的,偵察艦機組成員的傷亡率也遠高于普通艦載兵,但新兵報名加入偵察軍團的意向依然居高不下。
尤其是曾經傷亡最慘烈的第三偵察軍,反而最受歡迎。
哪怕軍事管理部提高了偵查兵的選拔標準與門檻,依然無法阻擋年輕人們的熱情。
特勤工作艦的主要機組成員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分管核心技術的純技術人員,由花月嵐和陳巧在人工智能研究院內部選拔,總人數為十萬人,一艦一人。
另一部分則是技術型軍人,將會從偵察軍團中內部選拔。
內部選拔模式是先明確告知偵察軍團中的戰士們,這是一個十死無生的任務,但卻極其重要,事關整個艦隊的生死存亡,再讓戰士們主動報名。
在發布公告之前,蕭星月其實曾問過任重。她認為沒必要把報名需求說得這么清楚,沒必要完全公布任務的危險性。反正所有工作艦的智腦與通信都完全受到“網”的控制,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由“網”來進行遠程控制駕駛,只需要告訴工作艦內的人員這是一個特殊任務就行了。
一切信息都會在“網”的控制下完成交互,艦載人員無權查閱具體的信息。他們甚至不會知道自己的具體航線。在宇宙中,試圖依靠肉眼來完成定位,弄明白自己在哪里,又弄明白大部隊在那里是絕對不現實的事。
但任重卻拒絕了蕭星月的提議。
他說道:“雖然理論上的確可以將所有人都蒙在鼓里,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死亡,反正在暗能量大爆發的沖擊之下也不可能再有信息流能把消息傳遞出去,看起來沒有走漏風聲的危險。但我不這樣想,我已經在源星清掃行動中撒了一次謊言。同樣的事情絕不能再發生第二次。如果我們用欺騙的方式讓這些人死得不明不白,我內心的道德法庭會審判我。”
“同時,這也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會有人意識到自己被欺騙,被拋棄,如果這部分人里但凡有一個因此而產生怨恨,并做出什么超乎技術限制的舉動,反而可能會暴露行蹤。留在艦隊里的人,也會因為我連續兩次撒謊而對我失去信心,擔心我的下一次命令是否又是這樣騙著人去死。人心會動搖,艦隊公民也可能會拋棄我。在平時,有我的強權控制或許永遠不會表現出來,可一旦讓這些心懷怨恨的人找到出賣我,并對我造成實質性傷害的機會,他們不會猶豫。”
“謊言或許能帶來短期利益,降低社會管理的成本與難度,看起來是能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甚至可以讓文明管理者對此上癮。”
“但是,謊言其實是飲鴆止渴的毒藥。享受了多少撒謊帶來的多少便利,就透支了多少信譽,人心中的憤怒與不滿就像深海之下的暗流會積攢,總有一天會要付出償還的代價。”
“當初我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接管九個管理員的統治權,并輕易地壓制下九大集團,把所有資源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原因正在于此。整個源星,出了九大集團內部的既得利益者,沒有人忠于他們。”
“除了激烈的政權更迭之外,所謂的反抗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擺爛。坐擁兩百億人口的源星文明在有現成的知識球里的知識時,依然遭遇了持續百年以上的科技停滯,原因正在于此。”
“我不能重蹈覆轍。得相信我們的戰士,讓他們知情,并主動報名吧。”
蕭星月心中起初時有些疑慮,但僅僅半個小時后,她便明白了自己與任重的差距。
只是半個小時,報名人數便超過了百萬人。
到現在,六個小時下來,總的報名人數甚至已經攀升到了千萬人。
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個偵察軍戰士就至少有一個人選擇了主動報名。
如果不是任重下令終止報名,這人數還會持續攀升。
“一共只需要七十萬人。結果這些戰士明知道十死無生,但報名人數還是太多了,給我們的篩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工作臺前,蕭星月略顯苦惱地說道,“就算用‘網’進行了預篩選,將一些技術能力未能達標的兵員淘汰,達標人選依然超過了三百萬。我沒想到士兵們這樣踴躍,當初我該相信你的判斷,將報名模式修改為先到先得,報滿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