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抵達目的地的日子越來越近,艦隊里越來越多原本在冷凍沉眠的人都蘇醒了過來,開始在外活動。此時,艦隊里的人員激活率超過95%。
此時艦隊中的總人口已經逼近四十億,如此高頻率的人員活動一度造成艦隊內的居住空間顯得人滿為患。
幸好鞠清濛及時提出新的管理機制,開始在艦隊內部普及更全面的基礎教育,為接下來的知識培養打基礎。當任重剛一完成備案,孫艾這邊立刻與帝國超網對接,并從皇家科學院拿到伯爵級的知識授權后,對進階知識的全面學習開始了。
無論是已經成年已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還是尚未成年的兒童與青年,亦或是原本以戰斗技能為主的軍人,全部在眾多中高級學者的帶領下進入了各個運輸艦和武裝戰艦里新建的教室。
任重告訴居民們,機械帝國的科技水平遠超源星。
源星人類要融入帝國絕不僅僅是在邊陲之地找一個星球居住下來就這么簡單。
機械帝國依然被強敵環伺。南鄉星團里的人類社會雖然已經存在數百萬年,但在這數百萬年里被毀滅再重建也不是一次兩次。南鄉星團上一次遭到毀滅打擊距今也就只有幾十萬年而已。
所以,真正的融入的概念遠不止于地理上,更多地在于知識上。如今的源星人類相較于帝國人類,絕大部分人可以說都是文盲。
“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知識,其實只是機械帝國百萬年前的過時科技。不必為此妄自菲薄,不必自卑,因為絕大部分返回帝國的尋跡殖民地居民都一樣。只能從事一些最低端的工作,負責一些原材料開采。嗯,以及提供一些人腦,然后在如同牲畜飼料的合成食物的供養之下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然后慢慢地等待消亡。這消亡未必是物理意義上的,也可能是文化意義上的。”
“或許只有極少數真正的頂級天才可以打破這樣的命運步入下一個臺階,脫離最低階的平民階層,成為一個男爵,然后像那些冷凍長老曾經剝削我們一樣,去剝削其他人。”
“但我認為,源星人類的極限不止于此。不穩定折躍技術的出現已經證明了源星人類在科學層面的潛力。我覺得,源星文明可以試試脫離最低級的原材料生產階段,從一個農業概念上的文明變成星際工業文明,甚至科研文明,又或者軍事文明。我們有這個潛力,也有這個機遇。我個人已經獲得了伯爵的爵位,帶來的最大的好處是,作為我的子民,你們的起點比絕大部分南鄉星團里的其他星球上的居民更高,甚至可以獲得伯爵級的科研成果。”
“所以,我希望你們放下自卑,也放下驕傲,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學習知識,并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原本陌生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和我一起改變源星文明的現狀與未來。”
任重的簡短演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些原本有點不知所謂的新晉帝國公民們立刻領會到了新的生存哲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管自己想成為什么人,不管源星文明最終會走向何處,能達到什么高度,自己現在認真讀書以快速學習新的知識一定是在做正確的事。
如果宇宙不是真空,在前面帶隊的導航艦便會發現一個奇觀。
由三十余億人發出的朗朗讀書聲足以沖出艦船,響徹宇宙。
當然,在相距4光年的源星上,同樣如此熱火朝天。
兩百三十余億人也在享受著知識的饕餮盛宴。
在尋跡者飛船進入折躍亞空間通道的半個小時前,任重接到了南鄉星團軍政樞移民安置處處長親自打來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