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任重再將水杯放到一個定速旋轉的圓盤上,讓水杯自行旋轉起來。
隨后,由于液體和杯壁之間的摩擦力,里面的液體開始裹挾著彩色粉末旋轉起來。
就在這時候,任重又往杯子里投進了一顆磁動力自旋攪拌丸。
這攪拌丸被杯子底部的磁吸附鎖定在幾何中心點,然后又在電磁動力的推動下以和杯子自旋一致的速度開始自轉,帶動著里面的液體和彩色顆粒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公轉。
楊米思悚然起身,走到近前來,不言不語低頭看著杯子、水和彩色顆粒。
隨后他喃喃自語道:“假設杯子沒有自轉,那么靠近中心位置的彩色顆粒的公轉絕對速度應該比靠近杯子邊緣處的顆粒的公轉絕對速度更快。因為水的力傳導需要時間,也會有損耗,攪拌丸對外傳導的力本身還得帶動著液體一起轉,就像我們的古盤星系一樣。”
“所以,如果只考慮可見星體和大黑洞的引力效應,那么星系中心區域的恒星公轉絕對速度,就該比邊緣地區更快許多。可是并沒有這樣。包括南鄉星團與源星這些邊緣地帶的恒星,又被另一股力給推動得加速了。這股力,就是杯子本身自旋時,杯壁利用摩擦力給里面的液體提供的推力。”
“所以暗物質就是這杯子,但只是以一種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知不到的方式而存在著。甚至還能再擴大化概念,這杯子根本不固定存在于某一個邊界處,而是分散開來,存在于整個星系中的每一處,就像我們人類生活在空氣中一樣。它對我們而言,就像始祖源星人看待空氣一樣。”
“我制造的暗物質吸附器吸附的其實并不是暗物質粒子,而是類似于光波一樣的暗物質波。暗物質也既有物質態的引力作用,也有能量形態。”
任重:“是這樣。至于它的分布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先按照經典引力理論去計算邊緣星區的星球理論公轉速度與實際速度之差,一點點去修正。我倒是認為,所謂的暗物質,其實就是引力。當引力被引力源釋放出來之時,就像光被恒星釋放出來時一樣。在可觀測物質相對集中的星系中樞地帶,這些引力因為相互擠壓傾碾而向外擴張,移動到星系邊緣區域。”
“但在星系邊緣,恒星和行星的密度降低。這些引力不再受擠壓而對外擴張,開始在邊緣地帶以更高的密度分布,并帶動著邊緣地區的星球以更快的速度公轉。同時,引力源在對外釋放引力時,也一直在損失質量。但為什么引力源沒有因此而變得更輕,是因為它同時又通過吸附附近的其他存在物而補充了質量。”
“所以暗物質的分布規律,與可觀測物質的分布規律應該呈類似于拋物線函數的相關關系。在可觀測物質密度更高的區域,暗物質密度也較高,但在向外擴張時,暗物質密度會逐漸降低,直到最低點。然后繼續擴張,暗物質密度再次提升。當幾何點超過星系的外部引力邊界后,暗物質的密度開始不可逆地持續衰減,直到完全消失。”
楊米思問道:“那到底是什么在給引力源補充質量呢?”
任重:“暗能量。另一種在宇宙中呈相對均勻分布,不斷擴大宇宙膨脹速度的物質。”
“你將它稱呼為暗能量?”
任重點頭,“是的。”
楊米思再問:“那暗能量被吸附之后,又如何補充?”
任重反問:“當一束激光照進宇宙,跨越無限遙遠的距離,不斷被宇宙微塵阻擋吸收,直至完全消失后,它變成了什么?它的存在形態是什么?”
楊米思:“熱輻射。”
任重:“那么如果把光的概念替換成引力呢?在經過無限遙遠的距離延長之后,引力已經完全失去了拽動兩個物體互相靠近的能力,但卻能在微觀層面引發微觀粒子的細微顫動,它又是什么?”
楊米思:“還是熱輻射,又或者,是一種制造震蕩的新的能量?因為微觀粒子在顫動之后,始終會回歸原位。同時它也會受到其他方向的引力的影響,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反而是讓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互相遠離,走到了引力的另一面。”
任重:“那我們古盤星系在宇宙中是否孤立存在的呢?是否有與我們相距無限遙遠距離的星球,正在永不休止地向我們發射引力擾動。哪怕這引力擾動的程度已經低到忽略不計,但它卻是客觀存在的吧?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在可觀測宇宙中的任何一處的任何一個原子,乃至于電子,都在對我們發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