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東西其他人是不能看的。看了只有害無益。同時,楊先生你暫時也只能在我眼前看,這本書也得閱后即焚。它的作用不是要解答你的所有問題,而是就著伱的困擾啟發你的思路,你留之無益,只等看完后,再去細細品味,逐漸消化,重新整理自己的學術,最終或能走出一條屬于你自己的路來。”
楊米思做恍然狀,“原來如此。那么……”
說著,楊米思與任重二人齊刷刷轉頭看向不遠處的院長等人。
雖然沒再說話,但那目光神態里的逐客意思卻表露無疑。
院長登時傻眼。
他倒是沒想到,我明明才是地主,你兩個外來戶怎么喧賓奪主,對我下逐客令了?
過分啊!
他本也是學問人,當然也想看書,此時見寶山在眼前,心癢難耐,急得抓耳撓腮,又不知道說什么好。
楊米思見他不識趣,終于失了耐心,只側身一揚手,“請。”
說是“請”,其實就是“滾蛋”的意思。
院長閣下嘴唇直抖,幾欲暴怒。
但他又看了看面前看似中年,實則輩分高到沒譜的楊先生。
罷了,我是有修養的晚輩,不和出了名的社交破落戶楊某人一般見識。
帶著莫大的遺憾,院長與一眾遠疆分院高層一步三回頭地走了人。
等他們走了人,任重便與楊米思去到隔壁一間封閉式小會議室,先關緊了房門,又檢查了這會議室,確定沒有任何攝像頭,任重再打開信息流探測屏蔽干擾儀,這才將他手寫出來的小冊子遞給楊米思。
楊米思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思翻開冊子,在第一頁開門見山便見著這樣一行字。
“所謂人的思維,是信息的集合。信息的本質,是信息流。思維信息流如何來?來自規律的集合。規律從何來,來自電子作為存在態的震蕩與旋轉,來自電子作為能量態的漲落,來自原子核內部質子與中子的旋轉……總之,人的思維其實是大腦內部一切物質與能量聚合在一起之后形成的規律的總和,與智腦中貯存的信息其實是同一類存在,只不過它更復雜,容納的信息量更龐大。”
這是總綱,有點大言不慚,但楊米思并不急著反駁,而是繼續往下看。
在后面的十幾頁中,任重羅列了大量實驗數據來對總綱進行證明,以至于楊米思對總綱里的內容從起初的質疑,慢慢變得將信將疑,再到看完相關的所有相關論文,只覺意猶未盡。
閉目沉思消化良久后,楊米思問道:“雖然前言總綱里給的論調很驚世駭俗,畢竟按照通常的觀念,人們都認為不管人工智能性能再優越,與人的思維都還是有本質不同。可你卻是干脆將人的思維與智腦中的信息等同視為一物。我起初想反駁,但又忍了一下。看完后續全文后,我又覺得,這總綱似乎又有那么些道理。但卻讓人覺得很悲觀,人真的和智腦沒有區別么?失去了無限的可能,那人類的上限是不是已經提前注定了?你這些文章,看似有理,可卻又似乎都只是旁敲側擊,最終還是未能定性啊。”
任重點了點頭,“大膽猜想,細心求證,是為科學。我所提出的,起碼是一條可能正確的路,對吧?”
“是的。至少你已經真在這條路上走出去很遠了。我很佩服你。”楊米思誠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