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藍日高懸,旌旗當空。
浩浩蕩蕩的隊伍開進山谷,炮火喧囂而起。
這里的寧靜被打破。
五千余人的隊伍在以任重為核心的箭頭陣容帶領下,往里快速推進。
這次任重藏了拙,將裝甲輸出參數壓制在8000千瓦之下。
以他如今4560.82千瓦的承載功率,4562.11的體能指數,再搭配10204.3的超綱腦反應指數,區區8000千瓦,在開著新型低延遲放大器的幫助下,操作幾乎不見延遲。
在價值兩億的裝備加持之下,即便是藏拙,任重的發揮也遠勝他上次沖擊白骨山谷。
此外,如今他也不再是全場唯一的四級職業者,他還有15名同為四級的戰友。
他的人員配置非但超越了上次,甚至超越了當初林望、唐姝影與江開三支隊伍聯合行動第一次引出降世魔嬰的狀態。
這是尖端戰力的情況,至于一二三級職業者也有變化。
不但裝備更強,還多了個指揮官。
鄭甜已經帶著五百人的狩獵團在星火鎮周邊打了近半月的游擊戰。
在這半個月里,狩獵團雖然時有人員折損,但超高強度的以戰代練依然成果顯著。
任重雖然擁有不錯的戰力,還有一套一套的思想理論,也非常擅長演講,更有不錯的指揮能力,但他的身份卻有些特殊,他有顧慮。
他畢竟是公民,有些事不好親自下場。
作為企業主,在一些重大事項里親自出手以保證成功率還算合理,可如果總事必躬親,與大量荒人成天打成一片,還不是為了淫樂,那這事可就有得說道了。
所以,這些天來他只每晚花一個小時與鄭甜討論總結得失,對訓練計劃與戰術思路提出些個人見解。
他在將自己的東西通過鄭甜間接傳授出去。
任重初步規劃了底層戰士的戰術思想。
首先,將不具備戰斗力的普通拆解師從戰斗序列中撤出,編制為一支靈活機動的拆解師中隊。
每一名拆解師都配備有蔚藍二型浮空摩托艇,以快速抵達剛剛收尾的戰場,及時采集晶片。
另外,再將相對稀少的爆破師獨立出來,混編為一支機動隊伍。
最后,機甲戰士、殖裝戰士與槍械師則是三人一組,組成戰斗小組。
在每個戰斗小組中,機甲戰士突前,負責攻堅與掩護后陣。殖裝戰士位于右側后翼,負責機動突襲。槍械師在左側略微押后的方向,負責火力掩護或是弱點狙殺。
每三個戰斗小組再組成一個戰斗隊。其中實力最強的小組位于最前方,被稱為突擊組。
另外兩個小組則分列后方左右兩翼,分別為火力掩護組與后備組。
三個小組相互間距離為三十米多一點,既能火力接應,又能拉開陣型。
根據不同分工,每個小組在裝備層面上均有側重,譬如火力掩護組中往往不只一條槍,三名戰斗成員均有配槍。
后備組中的機甲戰士往往是重裝防御型,以便突擊組出現狀況后可以隨時頂上應急。
每個戰斗隊的指揮官又被稱為小隊長。小隊長通常由視力極好,且有一定的危機感知能力的槍械師擔任。
在小隊突進時,隊長的站位是在三個小組的中間,緊隨在突擊組背后,與另外兩個小組稍微拉開二十到三十米的距離。
隊長的任務并不輕松,既要利用手中槍械的火力支援突擊組,又要隨時觀察戰場,對所有小組下達命令,還要關注上級命令,及時響應,做出戰術調整。
每一個戰斗小隊的成員共計10人。
在大范圍推進戰線時,每三個戰斗小隊則又組成一個戰斗中隊。
算上中隊長與靈活配備的兩名爆破師,每個戰斗中隊的成員共計33人。
任重模仿了記憶中的“三三制”,但又根據源星的特殊情況做了些優化。
這也算是他的一次科學實驗,試試看成團訓練會否引起“網”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