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之間優勝劣汰,活著的就是強者。
經歷了超高強度戰斗,無論是否受傷,只要活下來了的人,在那般槍林彈雨的環境中沐浴過,心性上多少會有些明確的聚變。
只是兩天的出征再返回,陽升軍里的戰士們已經涇渭分明地分出了五個檔次。
第一檔,跟隨任重登上昭山鎮城墻的一千三百精銳,這些人以少打多,經歷了最殘酷的試煉。
第二檔,在鄭甜命令之下強攻望東鎮東城門,破門而入并最終幸存的三千勇士。
第三檔,一路軍里另外幸存的二萬五千余人,包括傷員。
第四檔,二路軍里并未直接參戰,但接受了為期十余天的拉練的其他戰士。
第五檔,鄭甜昨天在望東鎮里補充的六千余名新兵。
造成這般分級的原因,除了少量裝備上的差異之外,更多的卻是意志品性、紀律性、訓練熟練度等等方面的細節因素。
軍人與普通武裝拾荒者最大的區別,便在于軍人的令行禁止和紀律嚴明。
普通武裝拾荒者趨利避害,不可能去做明知必死的事。
但軍人則不同,不管是伏擊還是正面強攻,不管是否確定上級的命令是否正確,只要命令下達了,哪怕九死一生,甚至十死無生,也必須上。
戰爭當然可能有失敗。
如果是因為上級指揮官的指揮失誤而戰敗,那么指揮官承擔責任,該引咎辭職就引咎辭職,該審判處死就審判處死。
可如果是因為士兵趨利避害延誤戰機,又或是畏畏縮縮把命令執行不到位導致戰敗,那士兵也會被視為逃兵,也會被毫不猶豫地處死,并且將會失去犧牲者撫恤的福利待遇。
這一點是早在開戰之前,任重假裝召開討論會,與眾人“磋商”,實則自己不斷隱晦拋出的管理辦法。
當時整個指揮結構里的其他人對任重驚為天人,驚嘆任總行軍打仗的天賦竟也如此強悍。
殊不知,任重只是從自己熟知的人類歷史中諸多軍隊管理思路提煉出了可用的一部分。
當然,任重最想要的管理方法,是另一種。
那就是以崇高的信念為指引,主動形成具有鋼鐵般紀律與戰斗意志的軍隊。
這種軍隊的誕生需要特定的歷史條件。
現在的源星正符合這歷史背景,只是任重暫時無法把自己的信念拿出來,索性只能模仿秦制,執行法度嚴明的私兵政策。
在智能設備的監控之下,執行如此管理方式的軍隊也可以擁有強悍的戰斗力。
當然,與任重心目中的完美軍隊終究還是差了一口精氣神。
在其他人都在短暫休整時,任重出現在了小鎮東面隸屬于源星軍工下屬一級子公司第一洲軍備集團的軍工廠。
大約七天前,任重在此訂購了一批大型戰爭器械,分別是十座六級地面戰爭堡壘,三十臺鉆地型武裝掘進機,一百架可變形反重力超音速戰機。
戰爭堡壘可抵抗六級裝備的持續轟擊,并且有一門攻城主炮,能直接破開鎮級圍墻。
鉆地型武裝掘進機的性能也是極強,擁有超強防護能力,即便一群普通軍人駕馭著,也能憑借它在地底與六級墟獸一戰。
至于反重力戰機,單機性能與獵殺者接近。唯一不如獵殺者的地方是沒有那門可持續疊加殺傷力的超強光束炮,但別的實彈武器配置卻也是真正的戰場大殺器。
任重這一筆訂單的總價高達百億,是接下來他建立現代化私人強軍的根基。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到達車間時,卻什么也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