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位移的是座艙部分,與白球表面稍微有點傾角,兩者間的絕對距離正在不斷縮小。
再下一秒,白球上出現第二個圓洞。
這一次,彈射座椅成功引爆,將任重再度往斜上方甩了出去。
依靠與多級火箭相似的原理,任重通過這兩段物理加速和強行變向,把自己與白球的直線距離拉近到了六百米內。
根據裝甲自檢系統顯示,雖然加裝了更厚實的抗干擾層,但在直接暴露到太空環境里后,赤鋒甲里原有那套智腦控制系統的可靠性依然降低到了令人不忍直視的程度。
此時,先前連續兩炮沒有命中的圓洞內已經探出炮管,并開始不斷修正角度以瞄準鎖定。
在兩道能量束交叉掃蕩過來時,任重的赤鋒甲完成了第三次解體,將整合到一個箱子里的原有那套智腦控制系統拋離,并利用拋離物質時的反堆力再次改變方向。
同時,提前接管控制權的備用系統打開了赤鋒甲上尚且完好的十九個介質引擎。
這一次變向幫助任重躲開了白球的這一記交叉火力。
任重微微瞇縫起眼睛,腦海中閃電般劃過的兩天來的強化訓練,并同步錄入他早已編制好的預設程序,開始以看似無規則,其實符合預設程序限定的多折線變向往前推進。
他不斷躲過越來越多的圓洞里探出的能量炮的交叉火力網,更又利用裝甲后方的熱誘彈誤導追蹤導彈。
在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后,任重終于逼近到與白球表層僅相隔百米的位置。
但他停止了繼續向前的步伐,只保持相對距離,在狹小的平面范圍內做變向激動。
一個身高五米的人形作戰單位靜靜地漂浮在任重前方大約五十米處。
任重先試探性地發射了一枚拇指導彈出去。
這枚小小的拇指導彈并未命中前方的人形作戰單位,而是在沿途時便撞擊到了一層氣泡般的薄膜,并被提前引爆。
隨后任重又用手指上的能量槍打了一槍。
殺傷光束也被那層薄膜給輕松攔截了下來,并激起一陣漣漪,往四面八方擴散開去。
任重對此并不意外。
他之所以提前剎車,就是因為他的戰斗直覺告訴他前方有危險。
果不其然,那層看似脆弱的薄膜,其實是威力巨大的主動式防護力場。
此時赤鋒甲內只有備用系統里的芯片可以運作,算力不夠強,僅靠兩次轟擊得出的反饋數據,很難精準分析出這力場的具體參數,能量分布機制。
任重只能根據經驗得出結論,這層薄膜防護罩的綜合性能必定遠超他在源星上所見過的一切軍備。
這必然當初的螺巖掘進機一樣,是來自星空貿易的整機進口的一體化系統套裝。
不琢磨清楚這層烏龜殼薄膜的特性,他今天注定是要無功而返了。
難怪冷凍長老敢在這白球里一直沉睡。
有著這樣的嘆息之墻的防護,手里還捏著曾經的神器——“網”。他們根本不懼背叛與反抗。
任重深吸口氣,開始加大平面機動的范圍,并將裝甲內貯藏的彈藥和儲備能源不斷以實彈武器與能量武器的方式打出去,打得薄膜震蕩不休,如同新年的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