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故障之前,其實源星與機械帝國的本土基本能做到勉強夠用的通訊。
通過“網”的幽靈粒子通訊技術加持,源星與帝國之間平均每天會進行一次數據包交換。
數據包的內容主要包括“網”打包的宇宙哈希值計算結果,以及“網”定期整理的源星發展報告。
報告內容包羅萬象,囊括了經濟、軍事、科技、人文等等諸多層面。
依靠著“網”無處不在的監視與觀察,機械帝國對包括源星在內的所有生產殖民地了若指掌。
但后來“網”意外故障,源星與機械帝國之間的聯絡被迫中斷。
事實上,恢復電磁波通訊本來就是復蘇計劃的內容之一。
不巧,復蘇計劃的真正負責人,恰好也是任重。
任重對此心知肚明。
斷網后過了一兩年,大約在任重的實習普查官生涯走到一半時,馬夏澄利用任重在復蘇計劃里琢磨出來的電磁通訊原理,擴建成了一個大型太空射電發射與接收器,配合著冷凍長老的要求,嘗試對外進行聯絡。
某種意義上,聯絡是恢復了,但其實又失敗了。
原因很簡單,電磁波的飛行速度與光速一樣。
要讓信息抵達帝國邊陲的星門中樞,需要七年。
要再接收到帝國傳輸回來的消息,又要等七年。
這一來一回,每次通訊的時間間隔延長到了十四年。
上述這些信息的另一重含義,就是冷凍長老們暫時沒辦法利用通訊來核實任重這帝國使徒的身份。
大約在五分鐘前,任重按照嬴豐提供的辦法,讓水滴形穿梭機給白球發去了一段信息。
這信息并非使徒代碼,而是一種前置的驗證手段。
按照機械帝國的律法,當接收到這段代碼時,雙方有義務規避直接交火,以進一步確認對方的身份。
伴隨一輪光暈閃爍,巨大的白球再次憑空出現在任重眼前,但并未出現等離子體束流炮的洞口,白球表面是直接打開了一個直徑大約五十米的進出口。
一臺液態金屬無面人從里面緩緩飄出,并懸停在任重的水滴穿梭機正前方。從無面人的飛行軌跡可以判斷出白球也并未撐開薄膜力場。
那臺曾經殺死過任重無數次的戰爭機器竟如同人一樣,做出了一個請進的動作。
隔著穿梭機的透明蓋板,任重與這機器人點頭示意,然后操縱著穿梭機跟著無面人飛進了白球內部。
通訊器里響起電子音。
“您好,我是尋跡者154332號人工智能助手,工作人員正在解除冷凍狀態,由我來接待您。”
面無表情的任重只微微頷首,并未答話,顯得十分高冷。
“請出示您的身份識別代碼。”
那電子音又問了一句。
任重再次點頭,并閉上雙目,接通腦波同步系統,并在心中復述了一長串使徒代碼,再由穿梭機的通訊儀將其轉化為電磁波訊號并發送出去。
“好的,代碼已收到,請稍等。工作人員將會在十分鐘后給您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