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在一起的尖錐光束與尋跡者擦肩而過,然后又重新散開,或是撲向太陽,又或是沒入茫茫宇宙。
任重提前預判了嬴豐可能選擇的逃生方向,他幾乎成功了。
但要想跨越數十億公里,來對一個直徑“僅為”100公里的物事進行鎖定,實在太難。
哪怕設定坐標只有萬分之一的誤差,也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不過嬴豐還是錯估了一點,沒有第三發集火了。
任重認為,當對方已經產生警覺,并開始機動時,這種時間跨度長達數小時的提前預瞄集火已經失去了意義。
任重真正的殺招,是近距離的接舷戰。
半個小時后,沒有第三或者第四炮集火,尋跡者的力場護盾率先恢復。
在此期間,任重的武裝戰艦群也并非一無所獲。
近千艘距離較近的戰艦利用間歇性的點射轟擊摧毀了尋跡者表面近半的介質引擎,使其常規飛行速度大降,也壓制了它的加速能力。
利用這速度差,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近千艘武裝戰艦已經率先完成提速,并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
任重給黎陽承諾的接舷戰已然不可避免。
在此期間,尋跡者也曾調動束能炮接連開火,嘗試用能量流沖擊提前攔截妄圖靠近的戰艦。
任重提前做了安排,并早已在沿途灑下創意脫胎自飛蚊自爆機器人信息收集器,與尋跡者上的探子機器人異曲同工。
絕大部分武裝戰艦都利用提前執行的機動或避開,又或是用彈出式外掛裝甲擋住了這能量流,只有兩艘過于倒霉的武裝艦被能量流的漫射掃中了引擎部位和艦橋部位,受損嚴重,失去了戰斗力。
不過這兩艘武裝艦內部的作戰人員已經紛紛乘坐著小型飛行器撲了出來。
每一艘武裝戰艦都既是炮艦,也是母艦。
八個小時過去,總計988艘武裝戰艦出現在了尋跡者周圍,并與之保持50萬公里距離,如同988顆圍繞著星球運轉的衛星。
屬于任重和黎陽的0001號也混在里面,位置與其他人保持完全一致。
到得此時,尋跡者已經不再對外發射能量流。
這種武器的成功率太低,飛船剩余的能源本就有些不足,投入產出比太低。
當然,熟悉尋跡者上的武器儲備的任重并不會讓自家戰艦傻乎乎地一擁而上。
這個體型龐大的殖民艦里最強的戰斗力是冰封軍團,但最強的武器卻并非能量流,而是一種十分“古樸”的超高速導彈。
這種導彈的射程是三億公里,并且擁有遠超水滴號的持續加速能力,最高飛行速度可達到五分之一光速。
但飛行速度并非這導彈的最大特點,而是它的殺傷半徑,達到整整一千公里。
如果任重讓戰艦一擁而上,當戰艦相互間的距離拉近到某種程度后,必定會遭遇這高爆導彈的飽和打擊。
現在對方沒用出這導彈,想來也是將其視為壓箱底的絕招,更害怕導彈被能量武器提前攔截引爆。
所以真正的接舷戰需要交給小型作戰單位。
當然,在此之前任重這邊可以先用實彈武器犁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