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灼之所以給村民借錢,主要是如果他不借錢,服裝廠就辦不起來。
公社本身是沒有多少錢的,湊的話或許能夠湊到幾百上千塊錢。
但是幾百塊錢就想要辦服裝廠幾乎是天荒夜談一樣,估計連縫紉機都買不來兩臺。
辦服裝廠,李可灼又不能一個人出錢,到時候服裝廠算是他的還是公社的?
算公社的?他還沒那么大公無私,拿自己的錢幫公社發展。
如果算是他自己的企業的話,那么現在才是1982年,私有化并不明朗,發展起來后肯定有人眼紅,到時候李可灼就會有大麻煩。
特別是83年嚴打,這一年可不僅只是嚴打地痞流氓,這一年足足有數萬投機倒把的人被判了刑。
就連傻子瓜子的年廣久,都因為賺錢太多被人眼紅,然后就被人搞了,接連入獄三次,最后還是國家高層發話才救了他。
李可灼不認為要是自己辦服裝廠的話,等服裝廠發展起來后會沒有人眼紅他想搞他。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公社的村民們共同入股辦這個服裝廠,李可灼只需要混在其中拿一部分好處就行。
這樣一來,這個企業就不算是私人企業,而是算鄉鎮集體企業,別人就算是想要搞他也都沒有辦法。
最重要的是,李可灼身家上百萬,他并不缺那幾萬塊錢,幾萬塊錢能夠授之以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點投入就值。
最重要的是,李可灼有信心把服裝廠發展起來,到時候他借出去的錢都能還回來,等于這些錢就是從他的手里周轉一圈而已。
俗話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雖然他做不到兼濟天下的程度,但僅僅只是兼濟相鄰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接下來三天,又有四十幾家人跑來找李可灼借錢入股,不過李可灼并沒有把錢直接給他們,而是讓他們登記,到時候他會直接把錢交給公社。
三天后,公社一共湊到了近五萬塊錢的啟動資金。
于是王友明便開始籌備服裝廠的事情。
首先是廠房,這個好辦,只要把建筑材料買回來,然后每個入股的家庭抽一個勞力,很快就能把廠房建好!
廠房好辦,稍微有些難的是采購機器設備以及原料了。
不過這件事王友明只是去了一趟縣里就解決了。
縣里聽說王友明要辦服裝廠,直接把縣里的服裝廠的一大半機器作價四萬塊錢打包賣給了他。并且還附送了一群熟練工人。
要不是王友明一再拒絕把服裝廠設在縣里,縣里的人能讓王友明直接接手縣服裝廠這個爛攤子。
好在王友明態度強硬,他只要機器不要廠,一部分勤快能干的熟練工人他也要,前提是這些熟練工人愿意跟他去。
這些熟練工人,都是他兒子和兒媳婦精心挑選的,兩人在縣服裝廠上了大半年的班,對于廠里的一些人還是摸得明明白白的。
對于熟練工人,王友明并沒有要太多,要太多的話沒辦法給公社交代。
公社辦服裝廠是幫助公社的村民解決工作崗位的,可不是讓城里人來搶他們飯碗的。
當然有些工人就算王友明要,她們也不會去,城里工作的好好的,誰會去鄉下吃苦啊?雖然服裝廠大部分機器都買了,但是廠還在那里,縣里還是要管她們的工資,
所以最后,王友明只帶走五十多和愿意去公社工作的人回到了公社。
服裝廠的機器設備就這么解決了,這讓李可灼都有些沒想到,雖然很多機器設備都是舊的,但是它便宜啊,也不影響使用。
如果是買新的機器的話,這么多機器沒有十幾萬根本不要想。
機器設備的問題解決后,最后就是原料采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