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上的獎勵之外,還得配合精神上的享受,徐世楊為二十幾名戰斗中表現出色的士兵頒發了三級英勇勛章,并提升了其中十幾個人的軍銜。
給士兵們樹立標桿之后,徐世楊在二月初七下令部隊撤退回家。
為了防止范家余孽再次做大,鎮遠營將暫時駐扎在莒州城,另外城內一半的戶口將被遷徙,徐世楊獨得一半,另外一半分散在徐家其他塢堡中。
作為替換,得到人口的塢堡抽調相當于所得一半的人口,填充莒州,再加上鎮遠營和士兵家屬,莒州的徐家人已經超過原范家民眾,就算之后范家人想鬧事,也鬧不起來了。
莒州城被規劃為新的徐家第七屯,塢堡主是得到過徐世楊承諾的徐世柳,但是第七屯暫不組建新軍營,徐世柳目前只有治理民生的權利,軍事指揮權在鎮遠營營長公孫勝手里。
第七屯也成了徐家第一個軍權政權分開的塢堡,通過這樣的方式,徐世楊實際上控制了第七屯一半的權利。
部隊回撤之前,徐世楊下令殺豬宰羊,在莒州城宴請全軍。
宴席上,徐世楊明確對聯盟各家的觀察員提出要求,命令他們這次回家后,通知各自家主,立刻準備再次出征。
十天以后,聯盟將發動對莒州、日照兩縣境內最后一個非聯盟勢力——五蓮山流民集團的總攻,徹底平定兩縣全境。
五蓮山流民集團是日照、諸城兩縣地方豪強家族最大的心病,而且沒有之一。
因為五蓮山區水鹵土薄,根本養不活那么多流民,因此流民集團幾乎每年都要下山搶些吃食衣物回去過冬,對塢堡主們來說,這種行為跟土匪并無太大區別。
因為他們是松散的流民集團,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治核心,因此習慣妥協的塢堡主們連一個可以講價錢的人都找不到,只能年年空耗人力加強防范。
但是五蓮山集團的存在,對日照、諸城的塢堡民們來說,也算一條可以接受的出路。如果塢堡主對屬下民眾壓榨過甚,塢堡民很有可能找機會逃往五蓮山,流民集團也是來者不拒。
對塢堡主來說,能干活的丁壯是一種寶貴的資產,如果說逃往幾個還不算什么的話,五蓮山的存在給屬下民眾別的希望,這本身就是罪大惡極了。
多種原因,造成塢堡主們很想很像剿滅這股流民。
可惜,五蓮山地域廣闊,山高林深。據估計,山區范圍內大概有3到5萬流民,其中壯丁很可能接近一半!
民兵的裝備比流民強不少,但兩縣塢堡主們湊不出這么多丁口去山區剿滅流民集團,這事也就只好這么一年年拖了下來。
去年聯盟平定倭亂,又圍著五蓮山剿了一圈各路匪徒,流民被聯軍的戰斗力所震懾,一年時間都沒敢向往常一樣下山偷盜搶劫日照的塢堡主。
但諸城那邊就沒有這種待遇,不敢招惹日照的五蓮山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諸城方向,洶涌下山的流民把諸城沖擊的亂七八糟,所有塢堡都只能龜縮在土墻里防守,塢堡外剛剛成熟的莊稼幾乎被一掃而空。
諸城的許多塢堡,眼看著今年都快撐不下去了。
日照的塢堡主們沒有幸災樂禍,諸城那邊毀了,明年流民沒有辦法,只能來日照找活路,到時候他們的情況恐怕不會比諸城那邊強多少。
正束手無策的時候,以戰力強橫,連韃子都敢殺的徐家主動提出聯合出兵五蓮山,自然很容易得到日照各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