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圖斯和氪星都推崇絕對的理性與科學,但兩個文明的政治制度卻天差地別。
馬爾圖斯最高統治階層由最頂級的一群科學家組成。
最聰明、取得最多科研成就的科學家們組成“至高科學議會”,負責管理整個文明。
這種制度到現在還被眾多高等文明學習,比如科魯和蘭恩,首席科學家便等同于大統領。
氪星人則是以科學手段,把人從基因層面上分成不同的職業和階級。
一個氪星人在出生前,他未來的職業和在社會地位,已經由他們父母基因、社會地位,以及氪星社會對各種職業的需求決定。
假如氪星未來幾十年需要更多的公務員,已經是氪星公務員的父母們,會特意從自己的基因中挑選對應專業的基因。
他們生下的孩子順利長大后,直接去政府部門擔任相應的職務。
如果父母不是公務員,他們甚至沒資格為自己的子女挑選公務員基因。
公務員的兒子可以去當農民,農民的兒子卻別想擁有公務員基因。
當然,氪星社會也不是毫無競爭。
后天努力同樣很重要,只不過后天努力只能決定氪星孩子在固定賽道上的成就與地位。
只有政客基因孩子能和同樣擁有政客基因的孩子競爭,農民的孩子壓根沒資格進入賽道。
強行競爭沒意義。一名擁有政客基因的氪星人,是不可能在科學領域取得超越別人的成就的,畢竟別人的基因專門用來搞科研的,先天優勢太大了。
因為基因決定命運的社會制度,氪星社會幾乎以職業劃分階層。
軍人是一個階層,科學家和政客又各是一個階層。
每個職業中的最優秀者往往在“職業階層”中擁有非常高的聲望。
比如,明明氪星最高領導權歸屬議會,大多數軍人卻愿意跟隨身為氪星軍事統領的左德將軍造反。
即便是此時的坎多城,軍人們依舊很懷念左德將軍。
“烏爾薩上尉,還記得坎多城被布來尼亞克劫走時,左德將軍說的話嗎”
坎多城軍事指揮官戈爾行走在曼哈頓市最繁華的第五大道上,直接用氪星語問旁邊的同僚。
現在距離坎多城復蘇已經快半個月,關于瓶中城市未來安排的英雄小會也在三天前結束,眾多氪星人可以離開坎多城,自由自在地游覽米國每一個城市。
氪星人原本長得和歐美白人一模一樣。
如果換上地球人的衣服,嘴上說英語,街上的行人壓根無法分辨氪星人和普通市民。
但每個氪星人在進入人類社會時,都會特意把自己和普通地球人區分開。
這會兒戈爾指揮官和烏爾薩上尉便穿著深藍色的氪星軍裝,胸口還掛著“坎多城防衛軍”的隊徽。
似乎害怕地球老不識貨,在隊徽下方還有激光陰刻的英文字母,用英文表明了他們氪星軍人的身份。
不過最近幾年地球老見多識廣,與太多外星游客打過交道,見到幾位氪星軍人也沒大驚小怪,或者激情圍觀。
頂多在與氪星人擦肩而過時,用好奇的眼神從他們臉上和身上掃過。
大概還會在心里評估氪星軍人和超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