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杰道:“后來他們便再不敢出海作戰了,還將沿海的百姓都遷移走了,我們只得不斷向倭國更遠的海岸線侵擾。”
“直到半個月后,派出去偵查的小船忽然回報,說倭國集結了三萬水軍,朝著對馬島過來了。”
武承嗣神色一凝,問:“是倭國近江的主力軍隊嗎?”
王孝杰大聲道:“是的!船隊從北面過來,船只都是戰船,不少比咱們的斗艦還大,裝備比之前的令制國水軍精良多了。”
武承嗣凝思不語,倭國軍隊至少有五十萬以上,因為是島國,這五十萬人都可以參加水戰。
這三萬應該是他們短時間內集結的一支部隊,畢竟唐軍先鋒數量不多,他們一定覺得以十倍的數量,足以應付了。
王孝杰道:“李多祚將軍立刻傳令,讓船隊撤離到對馬島以南二十里。倭國軍隊果然追了過來。”
“我軍遠遠炮擊了三次后,便向西撤。倭國軍隊窮追不舍,但他們船速不如我軍快,我軍拉遠距離后,又是幾輪齊射,等他們靠近后,便再次后撤。”
武承嗣目中閃著光,這便是他提出的“放風箏戰術”,利用唐軍速度和射程優勢,不斷保持著距離作戰。
王孝杰越說越興奮:“倭國人后來也發現自己不停挨打,卻根本傷不到我們分毫,于是沒有再追擊,想撤回去。”
“我軍立刻掉頭追擊,分成兩支,跟在倭國水軍左右,邊追邊打,等倭國人逃回對馬島時,只剩不到一半的人了。”
“他們上岸后,李將軍這才下令回師揚州,進行補給。”
武承嗣緊了緊雙拳,心中大定。
對戰爭來說,第一場勝負尤為關鍵,如今唐軍初戰告捷,而且是以少打多,將極大鼓舞揚州水軍的士氣。
而且為了進行這場戰爭,他頂了不少壓力,如今唐軍獲勝,那些質疑他的人再無話可說,他的威望也將繼續攀升!
薛仁貴冷靜道:“倭國戰敗后,必然會重新估計我軍實力,下次我軍要面對的,很可能是更多的倭軍。”
王孝杰連連點頭,道:“您說的不錯,根據咱們在近江的探子回報,倭國又在大批集結軍隊,最新一次傳回消息時,人數已經超過了五萬。”
蘇定方哼了一聲,道:“主動權在咱們手上,他們人數再多也沒用。”
轉頭向武承嗣道:“大帥,我覺得可以繼續按照原定計劃作戰。”
武承嗣看向薛仁貴,見他也點了點頭,便說:
“王參軍,你立刻告訴王將軍和黑齒將軍,原定作戰計劃不變!讓先鋒軍去騷擾倭國,將敵軍主力吸引到揚州海域,然后主力盡出,將倭軍主力消滅于海上!”
王孝杰大聲道:“是!”
到了下午,揚州捷報傳遍整個長安,百姓們雖也議論紛紛,但皆認為本國戰勝倭國屬于正常,并未過于高興。
武媚命人將武承嗣召了過去,細細詢問戰事經過。
長生殿內,李弘得知消息后召李崇義和岑長倩詢問。
李崇義道:“回陛下,根據兵部奏報,此次大戰是我軍四千水軍對倭國三萬水軍,我軍大勝,倭國折損過半。”
李弘哈哈笑道:“三萬人都打不過咱們四千人,倭國水軍也太不中用了吧。”
岑長倩正色道:“陛下,并非倭國水軍太弱,而是周王殿下設計的新武器太強。”
李弘嘆了口氣,道:“承嗣表弟確實是個難得的帥才,只可惜他不肯過來幫朕。”
這幾個月來,他多次拉攏武承嗣,甚至下了道旨意,允許武承嗣自行任命西討大營中五品以下武將。
只可惜武承嗣依然牢牢站在太后一邊。
登基至今,他與太后的明爭暗斗就沒停過,正是在武承嗣的影響力下,整個軍方一直都支持著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