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婆臉色蒼白道:“大論,昆侖關被唐軍堵住,咱們只能繞道回去了,可我軍糧草只剩一日之用,我們該怎么辦?”
論欽陵放眼望去,只見每個人的目光中都混雜著恐懼和沮喪,士氣可以說低落到極點。
這時候去攻打昆侖關,絕無攻下希望。
但若是繞道回吐蕃,大部分人都會餓死。
面對如此絕境,他卻忽然笑了,淡淡道:“你們不必擔心,三日之內,昆侖關必能回到我們手中,咱們先去猴桃山扎營。”
悉婆吃驚道:“那唐軍不會來攻打我們嗎?”
論欽陵信心十足:“絕不會。”
眾人見他表情,頓時都安下心來。
悉婆心思比較多,遲疑了一下,問:“大論,您能告訴我們原因嗎?”
論欽陵微笑道:“你們知道為何昆侖關內的唐軍沒有出來打你們嗎?”
悉婆愣了愣,道:“是不是……是不是他們想等您過去,然后將咱們一網打盡?”
論欽陵搖頭道:“不是這個原因。”
彌加急問:“那是為什么?”
論欽陵微微一笑,并沒有直接回答,悠悠道:“若是我沒有預料錯,唐朝的薛仁貴現在一定和你們一樣,也充滿困惑。”
夕陽西下,暮色降臨。
一條小河邊,薛仁貴的軍馬正在安營休整。
五千唐軍與論欽陵的一萬吐蕃軍廝殺之后,只剩四千左右。
他們雖死了一千人,但殺死了三千多吐蕃人,每個唐軍士兵都昂著頭,士氣高昂。
薛仁貴雖然依然表情嚴峻,但話也比平時多了些,與眾將圍在一個火堆旁吃飯。
就在這時,一名唐軍斥候到來,將昆侖關的軍情匯報。
薛仁貴聽完后,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他身邊的楊玄基怒道:“為何昆侖關守軍沒有出擊?他們有兩萬多人,難道還怕三萬吐蕃疲師?”
張九節急忙拉住楊玄基,向他打了個眼神。
楊玄基立刻想起,那支兩萬人軍隊的統領是薛仁貴長子薛訥,立刻不說話了。
薛仁貴冷冷道:“大軍立刻啟程,去昆侖關!”
半路上,又有斥候來報,說吐蕃人大軍駐扎在猴桃山休整,殺馬為食。
薛仁貴得知后皺了皺眉,臉色更加陰沉。
經過一日路程后,大軍來到昆侖山。
關口上的旗子已經變成了唐字旗,關門大開,薛訥親自帶著將士出來迎接,道:“父親,您來了。”
薛仁貴并不下馬,冷冷道:“我問你,當初分兵之時,我是怎么交代的。”
薛訥苦笑一聲,道:“當時我們得知火炮被吐蕃人奪去后,您將兩萬多人馬交給我,讓我去攻打昆侖關。等吐蕃人逃到昆侖關后,擊潰他們,奪回火炮!”
其實論欽陵沒有猜錯。
當初薛仁貴打下拔換城后,從俘虜口中得知吐蕃整個戰略后,立刻率所有人馬返回且末城,打算包夾論欽陵。
然而行至半路,張玄遇忽然派人告訴他,說郭待封擅自領兵去了虎兒嶺,打算伏擊論欽陵。
薛仁貴早就聽過論欽陵這名字。
尤其在西討大營時,武承嗣時不時就會在他耳邊嘮叨幾句,說什么論欽陵是他一生之敵,面對他時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