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洞察模型的緣故,上頭對網絡傳播、信息時代的新聞工作,以及大數據、輿論研究等方面開始提前重視。
這種重視,主要體現在北廣的新學部。
但是……
一來,鬧了那么大的動靜,搞了那么大一個社會實驗,最后又把國內的頂尖學者都叫到尚北去實地觀摩。
二來,上面從來都深謀遠慮,考慮的周全,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
所以,對于學科建設、網絡傳播研究普及,可不僅僅只在北廣進行。
其它的幾個傳媒類院校,即便沒有成立學部,但是學系都在籌備之中。
這是一個北廣扛旗,打先鋒,其它高校一擁而上的局面。
這樣一來,二中的這批學生就更吃香了一點。
而最要命的是,董北國這回玩了個不講理的。
洞察模型的詳細數據和實驗檔案,除了上面有,就只有北廣有,而他還誰也不給。
用董大校長的話說,我們還沒整理出來呢,等著吧!
你也不能怪老董沒有大局觀,高校之間的競爭,遠比普通人想象的要激烈的多得多。
董北國現在鐵了心要今年把北廣送進985,所以,你們都等等吧!
那么問題來了,沒有洞察模型的實驗數據,其它高校就好比是洞察模型之前的廖凡義、張路臣、龐清方。
就算你有一身的本事,在傳媒領域是多大的一尊神,你也搞不懂,未來的網絡傳播到底是怎么一個邏輯,怎么一個不同。
別忘了,洞察模型進行的時候,那幫人可是讓齊磊震的三觀碎了好幾遍。
哪怕你知道結論,可是到底是怎么一個過程,為什么出現這個結果,也是推導不出來的。
這就好比,讓二十年前的人,知道暢想二十年后被罵上了天。柳紀向這個民族企業家教父,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即便知道結果,他們也想像不到,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而連基礎邏輯都不知道,北廣又摁著不給,你怎么開展學科?怎么建院系?
那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了,就是來二中搶人。
這幫孩子不僅僅是吃過見過了,他們是親身經歷過的啊!能提供細節和佐證,都是寶貝。
尤其是,那些在洞察模型里表現突出的,更是香餑餑。
像是李沫、錢宏俊,要不是被人大去年就預定了,李沫和孫家義的關系就和師徒差不多了,早就讓人惦記走了。
于是今年,不光是北廣把龍江省的校考點設在了尚北,浙傳、人大新聞、川音等等,有一半兒的傳媒高校都是在這兒考的。
而且,考完之后幾乎都沒走,說是駐校做考前動員都不為過。
這么說吧,川音把魔掌都伸到理科班去了,鼓動理學班的學生考文科,去他們川音。各種優越待遇,那是拼了命的往出砸。
負責招生的副院長,甚至從川音臨時抽調了幾個聲樂學院的帥哥美女。
其它學校沒做這么過分,但是也沒閑著,每天你都能在校門口看到發學校傳單的,課間有定向找學生談話的,還有約家長做工作的。
齊磊只是猜到了今年二中和往年不同,這屆高三得有不少人走傳媒類專業,但還真不知道這么熱鬧?
有些感嘆,“這么鬧下去,得有多少報傳媒的啊!”
他就是感嘆,結果,廖凡義居然給了他答案,“783個!”
齊磊,“……”
咋還有零有整的呢?
廖凡義攤手,“不奇怪,你以為這么多人,這么多學校在這兒守了這么長時間,吃干飯呢?”
“783個……”
齊磊暗自咋舌,這屆高三一共也就不到6000畢業生,十分之一還多了?
齊磊,“那咱們搶了多少了?”
廖凡義,“60多個吧!算是中規中矩。”
60多個,不算多,也不算少了。北廣畢竟是重點大學,要考慮分數線的問題。
這也就是二中是重點高中,學生的成績普遍不錯,否則60多也拿不到。
此時,廖凡義道,“按三模成績估了一下,這七百多里,能有兩百多個夠北廣的分數線。”
“不夠分兒的,有那么30多個,屬于潛力比較大。”
“加在一起,也就是說,北廣能搶到的學生不到三百。”
齊磊,“那你想帶多少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