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挑戰靠劇本兒。劇本更豐富,人設立的也就越穩。
最后就是向往的生活了,純粹是時代壓力下對田園生活的反向憧憬。
山野田間,草廬三間,有爸有媽,有兒有女。
雞鴨鵝也得配齊,然后三五好友,一起做做飯聊聊天。
導演再出點小難題,增加一下節目效果,就沒有不好看的。
那為什么后來就不好看了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不生活了。
頭幾季去的都是真朋友,所以狀態和后面就不一樣,有得聊,聊的開,也自然。
后面去的都是搞宣傳的,成了新片發布會、新人發布會。
有情商的,還能聊到一起去,差一點的,就只剩下干瞪眼和尬聊了。
而導演組也是一個敗筆,任務越來越刻意,任務也越來越不生活。
誰家特么掰個玉米棒子就一塊錢啊?誰家拔根蘿卜一塊五啊?
其實這和寫書一樣,大伙兒都知道是假的,可是大伙兒都不希望是假的。
當你的生活開始讓人看出假來,那就失去了核心觀眾群體。
(哦操,原來當噴子這么特么的爽啊!?咳咳!)
扯遠了,說回齊磊這邊的實際情況。
齊磊要做節目其實有三個目的。
第一,牛皮吹出去了,哭著也得走下去。
他要和小馬哥出去,要搞什么文化入侵,娛樂輸出是很重要的一環。
趁著韓綜還沒殺進來,齊磊得積累一點制作經驗。
也是給雛鷹班提供一個概念輸出、文化娛樂化的實驗場。
第二,齊磊弱就弱在心軟上了。他要是不認識戎哥和梅妹,那就愛誰誰了,管不著那么遠。
可偏偏認識了,而且,相處的還挺好。
那有些事兒就沒法當做不知道,或者看不見了。
怎么也要做一些努力,爭取些許改變。
第三,曉兒要走演藝路線,那該抄的就得抄。
就曉兒那個顏值,那個實力,那個資源,再讓大眾通過綜藝看到她讓人心疼的柔弱的一面。
基本就拉滿了。
那么問題來了,能抄的也就這么幾個。
而看似合適的,其實只有一個向往的生活。這樣可以讓那兩個人的節奏緩下來,說是做節目,其實就是度假、休息。
又能把曉兒塞進去,不刻意的讓觀眾開始注意到這個寶藏女孩兒。
同時,相對這個年代的綜藝思維,又是一種全新嘗試,可以給雛鷹班做為范本研究。
然而,其實不然,從根兒上就不成立!
因為在2001年,人們可沒對田園生活有那么高的向往,節目內核就不對。
雖然可以靠戎少、梅姐這樣的巨星人氣來拉動一波收視率,但是內核才是一個節目的根本,靠流量是長遠不了的。
這可怎么辦呢?除非給節目尋找一個新的內核。
齊磊這正想著呢,廖凡義的電話進來了。
“那什么…咱們是忙的差不多了吧?”
齊磊,“對啊,隨時可以回京城了。怎么了?”
廖凡義,“那是不是應該把雛鷹班那幫人接回來了?在山里都快長毛了吧?”
齊磊一怔,“嚓!”
“忘了!”
.........
。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