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安堡到黑石堡,其實直線距離不算遠,不到二十里山路。
可就是這二十里,卻阻斷了幾代人的致富之路。
第二天一早,由齊磊的大侄子齊振鵬領著,齊磊一行人進了山。
去黑石堡的路,應該說沒有路,只有半條早年間采伐時淌出來的運材道。
別誤會,這種路其實就不算路。是東北林場從山上往下運原木的小路。
而且走不了車,馬車都不行,只能落雪之后跑爬犁。
到了夏天,不是草就是泥,兩條爬犁輒有半米深,能沒掉小腿。
而且,即便是這種爛路,也不能通到黑石堡,只能算一半兒,另一半則是更難走的懸崖峭壁。
廖凡義、傻龍,還有拓爺,想象過那個地方應該挺偏僻的,可是也沒想到這么偏。
聽齊振鵬描述了一番,都是直咧嘴。
廖凡義,“這樣的村子怎么不出山?不搬到山外來,怎么都不行的。”
齊振鵬有著農村青年的憨厚,露出一口白牙,“咋出來啊?”
“大教授你不知道,俺們這邊都是山,地本來就少,就算出來,也沒地種。”
“再說,黑石堡那邊吧,啥都好,就是路不通。”
“年輕人倒是想出來,可是老馬頭不讓,老一輩兒的都舍不得。”
廖凡義點頭表示理解,已經有點上喘了,看著茫茫的大山,“可這不是辦法嘛!”
抬頭看了眼齊磊,發現這家伙很輕松。
不僅僅是體力上的輕松,神態表情都很輕松,不似昨天那般愁眉不展。
心下好奇,緊趕幾步到了齊磊身邊,“怎么了這是?”
齊磊偏頭一笑,“我有點思路了。”
廖凡義一怔,知道說的是做節目的事兒,“這么快就想通了?”
好奇道,“什么思路?是改主題?還是改節目形式?”
齊磊,“什么都不改!”
“嗯?”
廖凡義一愣,一旁的張顯龍和馬拓都豎著耳朵聽著呢,也是愣住。
“不改?”
拓爺,“還叫《向往的生活》?”
齊磊點頭,“對,還叫向往的生活!”
廖凡義,“還是走進農村的題材?”
齊磊,“對,還是走進農村的題材。”
“這……”
三個人相視一眼,有點不理解了。
廖凡義最后道,“你這可不是觀眾向往的生活啊!”
廖凡義知道,在專業方面,齊磊是絕對清醒的,他不會腦子一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所以,既然什么都不變,那他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問道:“那你的思路是什么呢?保持原來的主題,原來的節目形式,沒法抓住觀眾的心啊!內核不成立,那你請再多明星,再大的制作,也撐不起來啊!”
卻不想,齊磊道,“我想到一個更好,更有意義的內核。”
廖凡義,“什么?”
齊磊,借著休息的機會,“你看哈!”
“原本框架的《向往的生活》,是滿足觀眾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都市快節奏生活的一種釋放。”
“可是問題是,這種情緒在當下屬于小眾,不一定被主流觀眾接受。”
廖凡義點著頭,“就是這么個道理啊。”
齊磊,“可是,你想過沒想過,向往的生活,為什么一定就是都市觀眾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呢?”
廖凡義都笑了,“你的節目形式就是到農村去過田園生活啊?”
齊磊,“不是!!”
“怎么不是!?”
齊磊,“原本的框架確實是這樣的,可是.,我可以在田園生活之外加一點東西,使田園生活成為載體,或者只是一個室內演播室的外部延伸。”
“載體?”廖凡義正糊涂了,“承載什么呢?”
齊磊想了想,“承載另一個群體向往的生活。”
“哪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