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個年代,獨立制作的綜藝節目沒有先例,大伙兒都不敢做。
大家只知道,國外很多電視臺都會購買獨立公司的綜藝片源,可是國內的綜藝節目卻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一般還是由電視臺自己制作,自己播。
突然冒出來一個公司制作的綜藝,心里都沒底。
第二,題材的問題。
《向往的生活》?
還是跑農村去拍?
雖然有張國戎、梅姐兩大巨星的加持,但是,這東西明眼人一想就通透了,你這是向往的生活嗎?不符合大眾審美吧?
都不太看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都買不起。
三石公司給出一季的拍攝預算接近三千萬。
三千萬啊!2001年啊!
你三石公司財大氣粗,可是地方衛視不行啊!
這個年代,除了芒果臺,電視臺一年的制作預算也到不了三千萬。
太貴了,貴的有點超出承受能力了。
最后,十幾家電視臺只有一家有意向,就是芒果臺。
而且,還玩了個雞賊。
芒果臺是沖著張國戎和梅姐兩個巨星去的。
對方做了市場分析:你這走進農村,題材是肯定不討喜的。不過,沖著張國戎和梅姐兩個人的熱度,觀眾可能會短時間內忽略題材的不適應。
所以,芒果臺預測,這節目起碼能熱一季。
而且,他們想的也挺好,前期宣傳上突出明星效應,刻意掩飾一下主題上的缺陷,起碼能忽悠一波廣告商。
如果運營的好,廣告收入不會低,大概可以收回成本。
而能收回成本,就夠了!
芒果臺怎么說呢?算盤打的噼啪作響,人家沒指望借這個節目賺什么錢。
但是,港臺巨星參加內地綜藝,而且第一個登陸的就是芒果臺,這個噓頭對芒果臺整體價值的拉升卻是只賺不賠的。
所以,芒果臺看了《向往的生活》招商書之后,給三石公司報價,簽一季的合同,兩千八百萬。
沒錯,比預計的制作成本還低了兩百萬。
但是,這個報價可不是找抽,是有學問的。
第一,這個價格偏低,但是不低。
原因很簡單,你三石做綜藝,不可能沒有廣告商吧?生活類室外真人秀,植入廣告不要太容易。
所以,三石的制作成本是3000萬,可是在片子還沒賣出去之前能收回多少成本,那要另算的。
第二,即便三石公司制作成本減去植入廣告收入,還合不到2800萬,或者說,2800萬的利潤太低也沒關系。
你不是還沒開始制作呢嗎?可以按照賣價去壓縮制作成本嘛!
之前預計投入3000萬,現在報價低了,可以壓縮到2500萬嘛!
這樣一來,加上植入廣告,不就有利潤空間了?
實在是芒果臺也覺得三千萬的制作成本有點太高了,如果能倒逼三石壓縮成本,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
反正現在,只有芒果臺一家給三石公司報價的,主動權在芒果臺手里。
……
——————
“被拿捏了啊!”
此時,幾個人在【未來】群里聊節目的進展。
齊國棟有點不憤,“這是明知道其它電視臺不會買,反過來逼咱們聽他們的。”
周桃則道,“那也是齊磊的問題,把調子定的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