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軟件公司聯系,硬件公司也同樣在接觸。
公司內部電子工程師已經設計出了幾款機型,只是現在還沒有確定下來罷了。
因為專利以及國際上的一些限制,安德森飛往米國跟高通洽談,談妥芯片供應之后才能確定各個硬件的性能。
星靈集團內部有芯片設計項目組,只可惜,能力有限,目前只能設計六十納米的芯片,
目前市場上主流手機使用的是7納米芯片,芯片設計項目組還不具備能力。
公司芯片項目組成了時間太晚,想要在短短幾年時間就追平人家幾十年的技術有點不現實。
不過,現在在葛公明的調整下,已經開始向四十納米芯片設計前進了,一步步的來,直至擁有完整的技術鏈。
星光手機公司在快速的前進,高進這邊在辦公室接待了張宏斌,兩人在談一樁收購。
青蛙大學校企藍光集團快要頂不住了,企業負債厲害,現在開始尋求新的資金或者說引入新的股東。
資金實力雄厚的星靈集團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一個很好的目標,結果,藍光集團派遣的人員過來詢問星靈集團意向時候。
被星靈集團非常干脆的拒絕了,對入股藍光集團沒有興趣。
藍光集團這些年無序的擴張,負債極高,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一筆巨大的金額,這個時候入股進去,完全是當冤大頭。
星靈集團拒絕了入股,阿巴巴集團也拒絕了入股,為為公司也拒絕了入股.............又找了多家公司,全部都拒絕入股。
一圈下來沒有企業愿意跳坑。
最后沒辦法只能找國資了,結果,國資也被龐大的負債金額給嚇住了,你投入個百十億根本就撐不了兩年。
這是一個巨坑,沒有上千億的資金根本沒辦法讓藍光集團走向正軌。
國資的退卻讓藍光的管理層將目光轉向外資,結果,外資也拒絕了投入。
以前藍光技術有優勢,現在則是優勢大打折扣,你收購之后需要注入大筆的資金跟技術才行。
認真分析一下,藍光集團的技術現在已經有點跟不上形勢了,這些年擴張花錢厲害,研發根本就沒有跟上來。
原來的那點技術放到現在,已經處于要被淘汰的邊緣了,價值了了的。
藍光現在只能拋售收購的資產來進行自救,可這些資產也不是那么好賣的,不少資產都屬于嚴禁外資進入的行業。
國內感興趣有實力接手的企業不多,沒辦法,青蛙大學的人就開始找相關部門了,喊著大義的口號來讓相關部門提供幫助。
相關部門被煩的沒辦法,轉了幾個圈,張宏斌跟喬明憲兩人頭上被按了一個任務,想辦法促成星靈集團收購藍光集團下屬的芯片工廠。
這個工廠只能四十納米的芯片,客戶也都是一些車企,依靠價格優勢獲得訂單勉強活著。
“張哥,我收購這個企業有個屁用”
“設備是07年的設備,十幾年了,到了必須更換的時候了,這樣的企業我收購有什么用”
“我腦殘了才去接這個包袱”
高進想都不想的就拒絕了,這家四十納米芯片生產工廠沒價值,收購之后更換設備還需要花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