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鳥與鴯鹋一樣,在末法時代被稱為澳陸的國鳥,為澳陸區域獨有種族,分為華麗琴鳥、艾氏琴鳥兩種。
琴鳥因求偶炫耀時,尾羽展開的形狀尤如一張豎琴而得名。
琴鳥體型較大,通體淺褐色,但最明顯的特征,還是其特殊的尾羽。
末法時代未進化的雄性琴鳥,有長達70厘米,寬3.5厘米的豎琴形美麗尾羽,其尾羽在秋季時會脫落,春季又會再生。
在末法時代,琴鳥因尾羽美麗,外形如豎琴而知名。
進入末世新紀元,琴鳥同樣因尾羽讓人恐懼。
琴鳥的尾羽,在末法時代未進化時期,秋季脫落、春季再生。
但在琴鳥進化后,尾羽是它們遠程攻擊的手段,可自主控制脫落射殺目標,脫落后一個星期,就會長出全新的尾羽。
琴鳥的尾羽有十六根,最外側兩根最寬,未進化時就可達3.5厘米;中間十二根白色尾羽,羽枝稀疏,纖細如絲;還有兩根觸角狀羽,羽毛等長,金屬絲狀,窄而硬,微彎曲。
十六根尾羽的遠程攻擊,堪比進化獸外放的天賦技能,且寬羽如直刀、細羽如箭矢,觸角羽如彎刀。
琴鳥進化后,體型增大,尾羽同樣會變大,細羽如梭。
十六根尾羽離體遠攻,如同十六次天賦技能外放,僅憑這一點,琴鳥的攻擊力便讓人畏懼,不敢輕易挑釁。
但在莊有為面前,根本不給六級艾氏琴鳥的機會,一道元力氣勁直接斬殺,讓其來不及脫落尾羽攻擊,才有袁綃去拾取尾羽的行為。
正常狀態下,琴鳥脫落尾羽攻擊,附加大量妖力,在攻擊目標后必定會破壞,尾羽本身不算太堅硬,只因加持妖力后殺傷力驚人。
“沒有琴鳥的妖力加持,這尾羽沒什么用處。”見袁綃拾取尾羽回來,莊有為忍不住搖頭,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他從來都不會在意。
“莊大哥,你不覺得這琴鳥的尾羽,形狀色彩都很好看嗎?”袁綃出聲反問道。
“這個我承認,但確實沒什么用,你要自己拿著,還是我給你收起來?”莊有為直接問道,不想多說這個問題。
“我不過一時興起,拿來觀賞一番,確定沒什么特別后,就不會再留著,我先自己拿著吧!”袁綃出聲說道,六級琴鳥的尾羽,已達到四米長度,拿在手里不太方便。
袁綃觀賞把玩一陣后,便將這離體后毫無靈性的尾羽丟棄。
結束中間一千多公里的山區路段后,出現的禽鳥要少一些,但成群的進化獸倒不少。
如澳陸野狗、野豬,袋獅、袋鼠、袋貍,林鼠、毛鼻熊這些陸地族群,才是對澳陸人族的最大威脅。
但這些族群數量多,進化層次不高,又不能騰空攻擊,莊有為都懶得理會,準備先趕到漢唐人聚集區,再作后續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