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陸當局與漢唐帝國,達成割讓領土的協議,正式簽訂前澳陸總統反悔離場。
鎂堅聯邦公布最新科研成果,低成本量產XH藥劑,可快速消除核影響。
澳陸當局決定,在境內使用核武器,轟殺聚集而成的獸潮,據稱將發射二十四枚核彈。
這三件大事,發生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吸引著全球的關注目光。
到發射導彈與核武,對獸潮大軍展開轟炸時,前兩件事熱度稍退,所有關注的目光,都集中在核武轟炸這一塊,網絡討論的百分之九十,都跟核武轟炸有關。
不過這三件大事,說起來存在相承接的因果關系,核武轟炸效果,反過來影響前兩個問題。
“轟隆,轟隆……”
第一批導彈,在獸潮區域爆炸,從這個時候開始,各國的偵查衛星,只能看到一片煙塵翻滾,偵查不到具體的場景。
澳陸當局都一樣,不知地面進化獸的動向,偶有飛禽快速掠過的身影,出現在衛星鏡頭之內。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轟炸后的煙塵影響偵查,澳陸當局很清楚。
一般來說,要取得轟炸成果最大化,應首先轟炸獸族密集區。
但澳陸當局這一次,或是有著追求更高戰果的野心,或是只能靠熱武器孤注一擲。
澳陸當局發射導彈,覆蓋轟炸區域,大致從四周向中間包圍。
第一批導彈落在獸潮邊緣區,沒有發射核彈出來。
兩個導彈基地,同時一千二百枚導彈發射出來,第一次讓蓋亞星各國,見識到這個沒什么存在感的軍事弱國,展現出來的強大軍事實力。
西南導彈基地不說,東南三號基地,上次發射導彈支援萊阿德-塔古澳基地,只有單批一百枚的發射量,這是發射臺決定的問題。
不過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清楚,一百個發射臺,算是日常備戰發射臺,還有一百個備用發射臺,最多可同時發射兩百枚導彈。
但這一次,東南三號基地,單次發射六百枚導彈,跟西南基地的發射量一樣。
多出來的四百枚導彈,出自相隔不遠的一個區域。
各方展開偵查,才發現澳陸的導彈基地,采取一明一暗雙重構建,明著的導彈基地,主要是誤導其余國家,暗中的導彈基地,才是真實戰力。
這兩個導彈基地,明著都只有兩百個發射臺,日常一百個分批輪流備戰。
暗中卻是明著的兩倍,各都有四百個發射臺,日常兩百個輪流備戰,另外兩百個檢修養護。
同時一千二百枚導彈發射,產生的覆蓋轟炸威力,確實很讓人震撼。
只不過實際戰果,現在沒辦法統計。
連續三輪發射,主要覆蓋邊緣區域后,第四輪開始向中心區收縮。
這個過程內,中心區同樣有導彈覆蓋,只不過比例少一些,進化獸躲避的本能,會向這個區域收緊。
但要是智慧高一點,那些進化獸就明白,只有向四面分散遠離,才有躲避轟炸的可能。
第四輪轟炸開始,調整四周邊緣與中心區域,導彈覆蓋的分布量,大致處于相同比例,又是三輪轟炸結束。
第七輪轟炸開始,導彈主要覆蓋中心區,邊緣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導彈落點,主要還是封鎖之效。
且在這個時候,對中心區的導彈轟炸,不僅是常規導彈,還有六枚核彈混合轟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