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跳躍技術很高深,即使讓蓋亞星航天領域,最資深的大牛來解釋,都說不清其中的問題。
莊有為勉強算一個企業家,但更多靠末世記憶,靠大BOSS系統才能崛起,他對航天技術毫無所知,更不清楚空間跳躍,具體相關的條件。
但從審問結果,天羅星空間跳躍技術,所達到的水平,與三千多年發展歷史來看。
十光年跨度技術,算是空間跳躍的一個門檻,必須要助推的瞬間速度,沖破虛空界壁才行。
這個虛空界壁,對力量的要求來看,莊有為比作跳高運動的高度,達到這個高度,即可成功跨越過去。
空間跳躍差不多,達到破空界壁的力量,便可完成一次空間跳躍。
只不過,達到這個力量界線,落點的最小距離,便是十光年。
同樣用跳高運動來比較,要跳過兩米高的橫桿,必須助跑增加起跳的力量,起跳跨過橫桿后,靠那股力量的慣性,落到三米外的距離。
這里,兩米高的橫桿,便是空間跳躍技術,破開虛空界壁的力量要求,跳過去的三米,便是空間跳躍的最小落點距離。
如果力量更強,跨過那個高度后,落點的距離更遠。
同理,空間跳躍的力量更強,單次跳躍的距離越遠。
但要落在最小距離內,跳高運動員要用力跳過橫桿,接著在空中借力,反向作用于慣性力度,才能反拋物線落下去。
拿到空間跳躍技術來說,在破開虛空界壁后,必須要在虛空之間,找到一股力量來對沖慣性,才能落在更近的區域,縮短空間跳躍的距離。
運動員很難在半空反向借力,星空艦同樣很難在破空界壁后,還能在虛空借力反沖。
結合這兩點來看,不難理解為什么三千年時間,天羅星的空間跳躍技術,從原本的十光年發展到,二十光年、三十光年、四十光年,按十光年為一個梯次,最長跳躍距離一百光年。
偏偏在另一個方向,縮短空間跳躍的最小距離,始終沒能取得突破的問題。
畢竟增加距離,只要不斷提升破空界壁前,蓄積起來的那一股助推力量。
縮短距離,要在不減小那股力量的基礎上,跳躍中途尋找反作用力,這個難度完全不一樣。
天羅星的科技文明,大致才五千多年歷史,與幾萬年歷史的修煉文明,完全沒什么可比性。
只不過,基于修煉文明的煉器基礎,科技文明發展很快。
比如蓋亞星,古墨門的機關術,對現代科技影響就很大。
從近五千年歷史來看,天羅星修煉文明在衰落,科技文明在穩定進步。
只不過,天羅星的科技文明,發展不算很全面,主要在于航天科技,即天羅星的星空科技,主要為探索星空服務,研制各種星空艦,提升星空艦的速度、安全性、戰斗力。
這里的戰斗力,主要指星空艦對轟,大面積覆蓋的戰斗力。
單個進化者之間戰斗,主要還是自身實力為主,像什么單兵武器一類,發展都比較落后。
只不過這個落后,僅相對于天羅星的科技水平,比蓋亞星還是領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