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細思考這個現象在《符文呼吸法》和《化氣為石》里面是否有對應的記錄,很快就聯系上了書中的理論。《符文呼吸法》里認為身體和精神是懶惰的,不吸收、不使用法力才是常態,修煉和施法都會讓身體疲勞、精神疲憊。呼吸法要建立新的平衡,讓身體和精神在持續循環時“懶惰在更勤快的狀態上”,從而整體提升對法力的控制能力。
同時《化氣為石》這本書對法力循環有這樣的說明:運轉法力會產生壓力,使身體和精神處于緊繃狀態。這種緊繃在加速了法力循環的同時,消耗了法力循環的潛力,因此不能一直緊繃。
“消耗潛力……以前沒想明白,原來它不是指加速之后,距離潛力極限更近了,而是潛力極限變少了。在緊繃狀態下挖掘出的所有潛力是比放松狀態下可使用的潛力更少的,它其實指的是這個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不能緊繃,要追求‘更勤快的懶惰’,所以循環時最好有個施展法力的行為,讓循環更大。嘶……直說不行嗎?把這個意思藏這么深是為了什么?”
達貢不喜歡神神叨叨,他覺得有什么就說什么是最好的,拐彎抹角純粹浪費生命。堅古族總體上是開門見山的,但兩部關于修煉的書里都有些東西故意藏著掖著,這其中還有其他考量。如果書里什么都寫了,那還要師父干什么?那還要神殿干什么?這里面的關鍵還是在神殿,不僅要讓神殿很有用,而且要讓它看起來“更有用”,這才能讓神殿不斷壯大。
達貢還沒想到神殿這一層,但他明白了大循環的道理,目前就足夠了。從吸收元素的角度要量入而出,從維持循環平衡的角度要根據目標來做好預算,于是瑞德傳授的一些代數思想便開始發揮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達貢看待法力循環的角度。
各個元素在循環中互相影響,這里面的數學關系是建立穩定循環的關鍵。達貢在維持祈禱的時候已經感覺到里面的動態變化,有了感性的認識。他還需要找更多的應用場景,豐富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然后一步步逼近元素互相影響的真實關系,從而找到建立平衡的真實理論。
“奧力大神,請賜予我保護拉緹的力量。”達貢持續地祈禱著。他的祈禱詞請求的是“保護”,但是他的想法并不單純。在保護之外,他也在想著“建立平衡,讓法力持續循環下去”,而這一點也會影響到他和神靈的溝通。
神靈點化者與普通牧師不同,前者更看重魂域和靈界的溝通,后者看的是神術訓練和咒語使用。這兩者在法力使用上存在區別,讓神靈點化者更適合“拓土開疆”,而牧師更適合“重復耕種”。若論收成,肯定牧師更好,但沒有神靈點化者的努力,哪里會有新的疆土用來耕種?
作為神靈點化者,達貢的想法影響了他從奧力大神那里“請”來的法術效果,因此他并不是單純地在保護拉緹復原,同時還在嘗試建立法力循環。他的疲勞,正是因為這個而疲勞,周圍地形環境的影響倒還是其次。一個新手,同時創造和維持兩種法術效果,不累才怪!
打雙份兒工,達貢就該得到雙份報酬。拉緹的逐漸恢復是其中一份兒,另一份兒就該落到達貢自己身上。他不斷調整循環,在動態中尋找平衡,還真找到了一些感覺。在一個特定的狀態下,法力循環框架的感覺最舒服,身體和精神的負擔也最輕。
再次循環時,他便重現這個平衡,然后努力保持在這個平衡上。當循環運轉了四十九次之后,達貢感覺在靈魂之中仿佛有什么東西出現了。而當循環到達八十一次時,達貢終于清晰感受到一個符文。
“永”,代表平衡循環和呼吸法基本(坐姿)框架的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