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洛艾一返回家中,就通過家族的渠道將鮑諾的情況進行上報。由于議政首相在外,這件事又被她形容的特別重要,于是借“給精靈王測量屁股尺寸來做椅子”為由,希洛艾直接將鮑諾的名字塞進了精靈王的耳朵里。
“讓納迪爾順手滅了他。”
精靈王有了命令,但是納迪爾并沒有成功。一隊精英的損失為鮑諾積攢了威望,助他成為“北地蠻王”,同時也引起了納迪爾的高度重視。他本想再派人清理鮑諾,但他接到希洛艾的傳信,改變了主意,先把開拓城駛回秘納米利斯,準備騰出手來再完成精靈王的命令。
“我給他做了一個假設:一個強大的預言家作為對手,擁有地利優勢,要如何擊敗他?”
納迪爾做了很多推演,但他剛要開口,就被希洛艾制止。這是從隱身躲避預言得來的經驗,只要憋在心里,不要用聲音或者圖像表露,那預言者就只能和保密者互相比拼分析能力。希洛艾將達貢的戰術想法告訴了納迪爾,隨后又補充了自己的意見。綜合了這兩點,再加上自己的考量,納迪爾開始謀劃和準備這場戰爭。
咨詢了艾絲·艾恩的全要素牧師,希洛艾明白預言能力是無法用任何咒語進行隔斷,但有可能被誤導。歷史上,魔物曾經滲透和蠱惑了人類戰神牧師,傳播虛假的預言,導致一場戰役的失敗。之后,對抗魔物的聯軍吸取了這個教訓,預言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關鍵決定因素,并且也研究了該如何對預言造成或防止干擾。
此時,學院的法術大師們集合起來,他們在沉默的情況下展開頭腦風暴,于是一場跨度半年以上的預言欺騙行動開始了。
“考慮到預言的提前性,想要用法術直接摧毀鮑諾,風險和難度都太大。布置幻景進行覆蓋,讓他自己接收,這樣雖然麻煩,但是更可能成功。”希洛艾說道:“最早的預言給出的是喜憂參半的景象。就是說我們的行動會給他造成麻煩,但是這個麻煩是可解決的,只要怎樣怎樣做,就能反敗為勝,而且收獲頗豐。”
這是一場戰略欺騙,必須要付出代價,因此精靈決定派遣雇傭兵上,這樣只花錢,不死自己人。通過布置任務,精靈不斷實現給鮑諾呈現的幻像,讓他越來越信賴這些“更加勝利”的假預言,逐漸忽視那些提醒危險的真預言。在此期間,精靈也在不斷研究如何擊敗自己設置的這些預言,并將這些作為初始條件,編造更深的假象,進一步誤導鮑諾。
鮑諾只看到眼前的若干個預言,精靈已經朝前算了至少兩步。
即便有了兩步的領先,精靈依舊穩扎穩打,這多虧納迪爾之前敗過一次,他充分吸取了教訓,決定用一場穩定的勝利來洗去自己之前失敗帶來的瑕疵。
沒有這個瑕疵,飛升計劃就是完美的,誰不想用一場完美來提升聲望?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降低預言的示警效果,整個計劃全都在納迪爾的心里進行。希洛艾也不知道這一個細節,不過達貢從她對整個過程的描述中可以推斷出這一點。之后的事情就變得順利而簡單,虛假的預言就像一個跟在鮑諾身邊的奸臣一樣,不斷將北地之王推向死亡的深淵。偏偏這個鮑諾并不喜歡聽達貢的建議,倒是將奸臣的話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