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貢陷入苦戰,他非常想念獵首斧。
去冬冬教授家里補課,達貢帶著全套學習材料,帶著《代數》系列論文,帶著便攜的護身武器,肯定不會提著獵首斧過去。從教授家出來便直奔法術試煉場,一路上嘴巴就沒閑著,也不可能讓兩條腿單獨跑出去,帶著手臂將獵首斧從宿舍拿過來。
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達貢被冬冬教授的法術狠狠教訓了。
達貢現在完全有理由懷疑冬冬教授那個“幻術大師”的頭銜是錯的。除了在教學戰斗剛開始的時候使用幻術遮掩身形,剩下的時間冬冬教授全都在召喚怪物。他明明更像是個召喚師,幻術只是輔助手段,比如讓召喚出來的怪物瞬間隱形什么的。
幸好有龍感,一般的幻術和隱形騙不了達貢。憑借著日常穿戴全身盔甲的好習慣,達貢用隨身攜帶的戰錘、短闊劍與怪物們戰斗。他在課堂上學過召喚法術的特性,召喚的瞬間法力消耗最大,之后維持法術就很省力,還可以通過加快法力循環的方法產生富余,逐漸補充召喚瞬間的消耗。召喚師被稱為持久戰斗能力最強的施法者,再加上精妙的輔助型幻術,冬冬教授的確是個難纏的對手。
達貢的應對方法就是:不計代價、快速斬殺,讓冬冬教授不得不連續消耗大量法力,不給他恢復的機會。
由于召喚物本質上都是虛的,維持它們活動消耗的能量并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有兩種來源,要么是施法者支付,要么是從周圍的自然環境中汲取元素。由于“借助”召喚物施展元素能量會產生額外的損耗,因此召喚物往往使用肉搏的方式來戰斗。比如說召喚一條龍來噴火,那種法力的消耗遠比直接扔一顆火球大多了。召喚物十有八九要和達貢近身戰斗,那么達貢就迎上去,比怪物更兇狠、更狂暴。
仗著優秀的盔甲和持久的武技訓練,達貢知道該怎樣回避致命傷害,選擇性的承受那些容易恢復而且能產生最大反擊戰果的方式來戰斗。冬冬教授一開始召喚了三只劍齒虎,它們在達貢的攻擊下只堅持了三十秒就全部被干掉了,這根本沒給教授回復法力的時間。于是他召喚出巨蝙蝠,想用空中戰斗來延長時間。達貢也沒給它這個機會,兩個家伙第一次相撞時,達貢給蝙蝠來了個頭槌,然后割斷了它的咽喉。
一個怪物接著一個怪物,里面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依靠龍感,達貢能夠立刻辨識出真假,極少受到蒙騙。這樣的表現被冬冬教授注意到了,他立刻開始著重干擾達貢的五感。
眼花繚亂的景象,震耳欲聾的聲音,令人反胃的氣味,甚至還有讓皮膚感到麻痹的幻術觸感。達貢很快被折騰得煩不勝煩,好幾次遇到了危險,差點就被怪物割了腦袋。不過他靠著建立在龍感上的條件反射,幾次化險為夷,終于勉強堅持下來。
不反擊肯定不行,可是達貢找不到冬冬教授的位置。教授隱藏在幻術之后,保持著安全距離,達貢估計他一邊調集召喚物揍自己,一邊還能有余力布置更復雜的法陣法術。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被動,可在五感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達貢怎么才能挽回劣勢?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主意。
“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既然你不讓我好受,那我也不客氣。”
達貢調集法力,在頭頂上顯現“爍”字符文,然后開始制造毫無規律的強烈閃光。為避免干擾,他用土運術搬了一些泥土封住了防箭面具的眼孔,干脆什么也不看了。反正外面的幻術中數量最多、占比最高的就是視覺幻術,本來就沒什么可信性,不如全都依靠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