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萊士一行人對這場戰役一點作用沒起到,還坑人。
氣人的是,這幫人最后還不會背鍋,所有的責任都會落在前線指揮的將軍頭上。
權力,才是人世間愚弄真相的利器。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不光是東方國度的專屬,在西方社會同樣是掌權者手中的玩物。
伊勒-維萊訥軍團發現黑龍軍團再次進攻,還派出全部軍隊踏步上前后,立馬緊張起來。
他們站立在炮兵陣地旁邊,舉著火槍,臨陣以待。
兵力變少也有好處,至少可以讓數量不多的火炮護住所有的步兵方陣。
而伊勒-維萊訥軍團的火炮都布置在兩翼位置,防止黑龍軍團從側翼破防。
畢竟火炮數量不多,沒辦法全面攤開。
所以,黑龍軍團選擇從正中央的位置進攻,只有這個位置不會被伊勒-維萊訥軍團的火炮霰彈覆蓋。
不過,中央的位置也是伊勒-維萊訥軍團兵力最雄厚的位置。
接下來的戰斗幾乎是上一場戰斗的翻版,在排隊槍斃時代的戰斗其實比較枯燥,就是各種隊列變陣,尋找敵軍薄弱點插入。
沒有薄弱點,就直接頂上去排隊槍斃,誰先撐不住誰完犢子。
如果在對射中沒有分出勝負,就刺刀沖鋒,用刺刀來決定最后的勝利者。
只可惜,伊勒-維萊訥軍團的預備隊也是雜牌軍,表現得比國民自衛隊強不了多少,一輪三列齊射后,整個軍陣就轟然垮塌,在黑龍軍團勇往無前的刺刀沖鋒中,敗得毫無懸念……
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這些地方雜牌軍根本不是基礎線列步兵的對手,雙方的士氣差距太大了!
單兵作戰能力的差距又沒有達到質變的水準,自然打不過基礎線列步兵。
被留下來殿后的伊勒-維萊訥軍團的倒霉貴族將軍,看到漫山遍野潰逃的己方隊伍后,面色蒼白的掏出自己的配槍,對著自己的腦門扣動了扳機。
他知道這一戰失敗后,他必然會背鍋,與其活著逃回去被審判,不如戰死沙場,還能為自己的家族謀求一些善后福利。
死人,在這個時代是值得尊重的,尤其是戰死沙場的將軍!
比起法蘭西王國的資本家,這些貴族明顯更加有血性,需要的時候有勇氣自盡。
李維看到伊勒-維萊訥軍團全面潰敗后,就不再關注,而是開始下令安排清理戰場,收納俘虜的事項。
這一戰取得勝利后,前往雷恩市的最大障礙被搬開,接下來只要李維不去一個接一個城市進攻,繞路直抵雷恩市,拿下雷恩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由于沒有了外敵的壓力,李維也不需要把這次抓到的俘虜都處決,可以一路押往雷恩市,完成系統任務獲得新的建筑點數后,用這些俘虜訓練新兵,補充這次戰斗的損失。
別看李維勝的輕松,但這場戰斗結束后,3800多人的基礎線列步兵只剩下1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