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胡思亂想外,中亞北方游牧民族的慘敗,也給波斯帝國敲響了警鐘。
被李維趕到中亞的亞歷山大一世的追隨者和農奴們,武裝重整的軍隊,在中亞這片戰場重新找回了屬于‘烏拉’的榮耀。
刀頭舔血的游牧騎兵,面對殘兵敗將重組建立起來的俄羅斯王國國防軍的槍炮,被毫不留情的碾碎成一地尸體,一個個月中亞游牧部落屈辱的接受亞歷山大一世的征服乃至奴役!
依靠中亞游牧民族的鮮血和財富,亞歷山大一世帶領的團隊總算恢復了些許戰爭創傷。
只不過,這種恢復只是治標不治本,畢竟俄羅斯王國已經喪失了歐洲地區的工業基礎,即使是他們攜帶的武器彈藥,也是打一發少一發,補給十分困難,只能用掠奪來的財富從歐羅巴聯邦帝國購買!
忍受著軍火貿易的高額差價!
最氣人的是,歐羅巴聯邦帝國販賣給亞歷山大一世的軍火,全都是繳獲的原俄羅斯帝國的劣質槍炮,相當于亞歷山大一世花費足以購買新式滑膛槍的金錢,買下一批劣質俄國造……
這些俄羅斯帝國遺留下來的軍火,數量不菲,但因為質量問題根本不可能列裝在歐羅巴聯邦帝國陸軍中,甚至連地方民兵團都不會去使用。
畢竟,歐羅巴聯邦帝國的中歐和西歐軍工廠,還需要訂單來維持生產活力。
在李維政府的控制下,軍工產業從來沒有削減過,并且被國家直接把持。
國企虧損的魔咒,也在行政點化的忠誠度上得到根本性解決。
至少那些國企高管在貪污受賄的時候,會被點化的忠誠度阻礙,考慮這么做會不會危害到國家利益。
危害國家利益,自然就是危害李維大帝的利益!
這是被點化的忠誠度所不允許的。
正因如此,歐羅巴聯邦帝國的軍工產業一直被國家把持,卻沒有在和平時期出現大額虧損。
1815年,經過兩年的政治改革和戰后恢復工作后,歐羅巴聯邦帝國的內邦外藩制度已經全部完善。
李維為了接下來的戰略布局,毫不猶豫的將500點榮譽值都投入到軍隊訓練當中,增加了足足50萬名近衛步兵!
歐羅巴聯邦帝國的正規軍,也就是從羅馬近衛軍改編而來的帝國近衛軍,人數高達近百萬!
這還只是一線戰斗人員,如果算上為這支軍隊服務的各種雜務和后勤人員,陸軍編制已經突破兩百萬大關!
顯而易見的,即便歐羅巴大陸已經被統一,受限于人口,這么高的陸軍比例也是不科學的。
至少,在和平前景下是畸形的!
哪怕一線作戰部隊并不需要領取軍餉!
畢竟,這只是帝國近衛軍,歐羅巴聯邦帝國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人數更多的地方民兵和邦國防衛部隊。
民兵和邦國防衛部隊的戰斗力標準是一樣的,只不過護衛鄉鎮地區的叫做民兵,護衛邦國大城市的叫做防衛部隊。
稱呼不同,但訓練程度和武器配備都一樣,頂多防衛部隊配備的火炮能多幾門。
無論是邦國防衛部隊還是民兵團,其實都屬于準軍事化部隊,跟警察系統差不多。
類似于李維上輩子的武裝警察。
主要職責是剿匪和協助警察暴力執法,鎮壓革命亂黨。
1815年對歐羅巴聯邦帝國而言,除了政體改革完善外,最重要的就是海軍列裝的蒸汽鐵甲艦已經完成整訓。
歐羅巴聯邦帝國利用整個歐羅巴大陸的資源整合,以后起之秀的身姿,踩著蒸汽鐵甲艦的海軍技術改革的肩膀,成功在海權問題上威脅到了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全球霸權!
當歐羅巴聯邦帝國列裝足足5艘蒸汽鐵甲艦并完成海軍訓練整備時,起步慢了一步的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才剛剛完成了第一艘蒸汽鐵甲艦的研發工作!
海權的進步,讓歐洲上空再一次彌漫起戰爭陰云,畢竟在這片大陸上,李維的野心路人皆知,歐羅巴聯邦帝國如今有了挑戰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海權的實力,怎么可能繼續維持和平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