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浪漢,他們內部組成了一個和主體社會完全分割的小社會。
“封閉”,“絕望”,“無力”,就是這個階層的具體表現,他們完全和主體社會沒有任何關系,他們的社會關系斷掉了。
這樣一個階層,組成了最后一個,第四階層:“邊緣人”。
這一切都是有所緣由的,整個東京被設置成這樣,一開始就被引導成這樣,用以構成現在這四個光球。
這四個光球其實都是無意識的,不可能有人格,至于強人工智能就更不可能了。
根本不可能有強人工智能這種水平,強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層面,根本就是現代的人類難以想象的技術,那不是天上院家能夠完成的東西。
所以,光球選擇了另一種道路。
既然沒有強人工智能,那能怎么辦呢?
那就是選擇代替品。
計算機技術不能夠解決,強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存在,可是人腦相對計算機仍舊存在很大的優勢,甚至是非常大的優勢,起碼在現在是這樣的。
那么,干脆用人不就好了。
這四個光球,或許可以稱之為人轉化為的“神”。
神為何物?
泥雕木塑,人造之物,就是神嗎?
是的,就是這樣,
神本身一文不值,它身上被賦予的象征意義才是它被膜拜的原因。
這個光球也是如此。
社畜的怨念,凝聚成了第一個光球。
臨時工的麻木,凝聚成了第二個光球。
廢物的醉生夢死,凝聚成了第三個光球。
邊緣人割裂的社會,凝聚成了第四個光球。
這些階層的象征意義,凝聚成了“神”。
源小姐操縱著代表著麻木的光球,影響著尚未完成的【精神投影】,用“神”來操縱這一切。
不過,呵呵。
第一個光球,已經有了“意識”。
為什么呢?因為社畜階層的那一個光球,被容納了一個人的意識進去。
不是復刻,而是容納,因為現在的技術絕對不可能復刻意識,意識是人類最后的尊嚴,是獨一無二的。
并且,光球作為單純的操作面板加數據庫,怎么能夠擁有自己的意志呢?你的操作系統有了自己的意志,那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