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神學,用哲學是最管用的。
簡淵前面說出來的話都是鋪墊,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縱深”這個大招。一葉扁舟抵達縱深,這縱深不是神學里所說的神國,而是內心深處所追求的歸屬感,是心靈的縱深,是思維的縱深。
簡淵的辦法其實非常簡單,先破了李教授自己的邏輯,然后再給他一個更大的邏輯,等他信服了之后,那么為了抵達他心里的“縱深”,他需要找這一葉扁舟。
這是明謀,不是陰謀。光明正大,所以就算李教授知道簡淵的目的,也無法阻止自己的思考。
李教授問道:“這一葉扁舟是什么呢?”
簡淵答道:“生命。”
當然是生命!因為生命是無價的。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上說,死亡沒有意義。可在本位角度上看,只有活著才可以創造出這一葉扁舟,如果死亡,那就算沒有地獄,可不能抵達縱深的遺憾,也足以從哲學的抽象層面上徹底否定他。
將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真正能影響他的,也只有天性了。
所以......
“自愧不如。”李教授恍然了,從天臺上爬起來,走向了人群。
簡淵也站起身,對著蘇警官比了一個“耶”的手勢。
但蘇警官卻有些恍惚,他感覺自己有些抑郁了。他甚至懷疑簡淵是在傳播什么宗教,太邪門了。以至于他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存在是什么?
旁邊的談判專家則是感嘆:“這就是降維打擊啊!當你覺得這些對你來說有很深的沖擊的時候,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對實際生活沒有任何的影響。可人的存在就是不停的思考,直接與間接的本質不同,存在是什么?”
“也許存在的含義并不是真正的存在,如果我們都是一本小說中的人物,那我們的存在本身是不存在。可實際上當我們的角色和故事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作為書籍中角色的我們,就已經達到了永生的存在。因為永遠會有人從第一頁讀起,就算結局死去的人,也會在那一刻再次出現。貫穿了開始和結局,這就是縱深。”
“所以這么說起來,如果我們是自然存在就是存在,不需要定義。如果我們是被神創造,或者是被一個作者創造,被無數觀眾注視我們的存在,可我們在被注視的那一刻,我們存在的意義就已經完成了。而那些觀察我們的存在,還有創造我們的存在,他們的意義是什么呢?他們是否已經經由記憶之路,抵達了縱深呢?”
蘇警官嘆了口氣:“都是瘋子。”
.
.
(本段免費:這章不是私貨,也不是水劇情。在心理動力論中有“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三大部分。所以這章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心理學和哲學的一個論證,也是后面劇情的鋪墊。我以后會少寫這種劇情,要邏輯自恰,還得有理有據,必須嚴謹還要正能量,太費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