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讓你們做的方案做好了嗎?”一間隱秘的會議室里,NASA的主席正在向工作人員低聲詢問著。
之前看到陳宇在太空中展開控制塔的時候,NASA的主席就要求自家的工作人員制定一個能夠把自家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計劃,以便可以占領那些外星設施。
在NASA的主席看來,這些東西就應該歸美國所有,為“全人類”服務,而不是單純的歸屬某個幸運兒。
對于NASA的工作人員而言,雖然很不忿這個官僚出身的主席是為了這種私欲的目的,但NASA能夠重新重視載人航天項目,重啟對近地軌道以外的宇宙空間載人飛行,這依舊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
要知道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并非NASA不想再進行近地軌道以外的載人航天和登月,但失去了蘇聯這個重要的競爭對手之后,美國在航天領域就不再是當初出于政治考量的不計成本、以舉國之力投入了。
NASA的每一次航天器的發射,都必須考慮成本問題,再也無法像阿波羅登月計劃那樣,不計代價的去實現一個目標了。
要知道,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可是花了492.56億美元,其中僅僅只是1966一年,就為阿波羅計劃撥款98.36億美元,占當年美國GD約占當年美國全部科研計劃撥款的20%。
那可是六十年代的近百億美金,換算到現在即便是用最保守的算法,單以購買力而論,也相當于進千億美金的投入了。
更不用說2020年美國GDP達到了21.4萬億美元,如果是按照比例撥款投入也是一千兩百億美金了。
現在的白頭鷹根本不可能將如此龐大的資金用于外太空探索,維持它的全球霸權都來不及,哪有那個閑工夫去探索宇宙。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民間公司進行火箭研發,準備進行私人航天活動的原因所在,因為實在是需要低成本的發射方式來將人送入太空。
但差不多等于擱置了三十多年的載人航天項目,現在想要再次啟動,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是怎么都不可能的。
“我們已經討論出了一個方案,只是這個方案……”工作人員不是那種醉心研究什么都不懂的書呆子,更何況就算是書呆子式的研究人員也是要懂得怎么騙實驗經費的,所以他遲疑了一下才難以啟齒的說出了最后一個詞:“很貴。”
“有多貴?”主席對此倒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畢竟之前國際空間站項目就算有著世界各國的共同協作,也花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億美金,航天探索就是真正的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