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極快的速度飛回了建設平臺,陳宇停好了飛船便飛快的回到了生活艙,將帶回來的食物補給包徹底拆開,各種食物擺滿了平時吃飯的小桌子。
看著眼前的這些食物,陳宇一邊讓智能終端進行著拍攝,一邊也躍躍欲試的準備拆開包裝來大快朵頤一番,填補自己已經大半個月沒有吃到正經食物的胃。
只是眼前這些航天食品的包裝,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和陳宇印象里的航天食品有著很大的差距。
航天食品是航天員在太空唯一能夠獲得的食物,因此世界各國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研發航天食品,以此來保障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營養和能量補給。
最初的時候,蘇聯人為航天員準備的是牙膏一樣的食物,裝在鋁管里帶上太空吃的時候像是擠牙膏一樣。
這并非是當初的蘇聯人要虐待航天員,而是在太空中沒有重力,如果食物產生碎屑是會飄散的到處都是,甚至飛進航天員的氣管里的,那樣的話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所以最初的航天食品都是盡可能的制作成不會飛散的樣式,蘇聯人發明的牙膏狀食物事實上直至今日也依舊是非常重要的航天食品,在陳宇面前的這些航天食品里還是能見到同樣的管狀食物。
事實上陳宇之前吃到的無味食物,也非常符合太空食品的標注,飽含水分的食物柔軟不會產生碎屑,同時富含營養和能量,能夠帶來足夠的飽腹感。
除了沒有味道,這種食物其實算得上是一款理想的太空食品。
但是人類對于口腹之欲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即便是在太空之中,大家還是更想吃到可口而美味的食物。
這一點不僅陳宇是這樣,世界各國的航天員也是一樣。
也因為這樣的原因,世界各國都對航天食品花費了大量的力氣去研究,六十年代美國人開發出了一口一個的小面包,總算讓航天員擺脫了擠牙膏。
之后現在已經很常見的復水食物被開發出來,讓航天員終于在太空中也能夠吃上正常一點的食物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美國的航天員還是對這些太空食品很是不滿,逼得當時的NASA不得不花費大量的力氣去改良太空食品。
也因此,航天員終于可以拿叉子吃飯,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能嘬了,罐頭食品、各種水果干、小點心、果凍,甚至是草莓蛋糕也都出現在了航天員的餐譜里。
在后來美國人發射航天飛機的時代,他們甚至為航天員準備了太空廚房,航天食品的種類也發展到八十多種,讓航天員終于可以吃上令人滿意的食物了。
而到了中國航天員登上太空的時候,航天食品就越發的日新月異,不僅有各種常見的食物,像是宮保雞丁、紅燒肉、番茄牛腩、土豆燉牛肉這樣的菜肴也已經加入了航天員的食譜。
甚至于陳宇從天宮號上取來的食物補給包里還有冰淇淋和紅豆粥,早已不是當初的嘬牙膏能相比的了。
太空食品絕大多數都是復水食物,在食用之前需要將水注入封裝食物的袋子里,待食物軟化之后,再進行加熱,之后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