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當前社會環境下,大多數年輕人的心態。
對于這一點,國家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大環境不同了,不能只講奉獻不談利益了。
而且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情也不是國家作事的風格。
所以在經過了一番分析之后,國家擬定的策略還是按照既定方針來進行,和陳宇展開合作,盡可能的建立起友善的關系,然后借此發展自身。
至于說從陳宇那里獲得什么的事情,在高層開會討論之后,還是決定不主動提要求,而是陳宇愿意給什么國家就收什么,并且一定要給出回饋。
乍一聽這似乎是個很被動的策略,但事實上這才是高明的做法。
主動提要求,雖然在有足夠情分和關系的情況下,陳宇不會不答應,但是這樣每要一次,都是在消耗情分。
而陳宇主動給國家東西,國家再給出回饋,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就從索要變成了人情往來,不僅不會消耗情分,反而可以加深兩方的關系。
對于凡事只講利益的西方資本文化而言,這可能很難理解,但對于中國人而言,這只是基本的人際交往中應該懂得的道理。
只是,這種人情越處越深厚的道理中國人懂,西方人在這一方面就有所欠缺了。
至少美國人在見識到了陳宇強大的工業實力之后,不是想著怎么去和他搞好關系,而是加大了NASA“登月”計劃的推進力度。
在美國人看來,這強大的工業實力不過是上帝賜給美利堅的有一次崛起的良機而已。
陳宇只有一個人,他無法把握這么龐大的空間站。
雖然說環帶第一艙段的建成讓美國人很是驚嘆,十幾個小時就能夠造出一艘星艦的工業生產能力也讓美國人感到了威脅,但在美國人看來,這完全只是提升了環帶對于美國的誘惑,并不能讓他們打消奪取環帶的念頭。
固然陳宇可能擁有強大的武力,但他最大的弱點是只有他自己一個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對環帶的掌控能力也是有限的。
美國完全可以在陳宇回到地球之后,想辦法在地球上拖住他,然后趁他不在環帶的空隙讓人登陸環帶,奪取環帶的控制權。
即便環帶有著自我防衛措施,美國人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方案,大不了他們假裝真的登月,而在經過環帶的時候假裝飛船出現故障,向陳宇求援。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陳宇讓飛船登陸環帶還是他自己出來救援飛船,總歸他是要和飛船上的人見面的,而只要見面了,他們就有辦法控制住陳宇,從而借機奪取環帶的控制權。
盡管專家也分析了武力奪取環帶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在美國人看來,陳宇本身就是他最大的弱點。
畢竟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和美國這樣的世界頭號強國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美國或許對付不了擁有環帶的陳宇,但只要繞過了環帶本身,對付陳宇一個普通人實在是不要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