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宇宙中有著近乎無限的資源,陳宇所掌握的外星科技也可以為他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材料,但仍舊有一些材料需要依賴行星地表的出產。
事實上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宇宙空間內近似無限的資源,依舊有極大地一部分都是位于行星上的,想要開采要么碎星炸礦,要么就只能在行星地表鋪設工廠和采礦點來獲取。
而對于一些特殊的復合材料,比如特種合金或者特殊反應物來說,在行星地表反應之后再送入太空,比直接將原材料送入太空加工來說,也要相對節約成本一些。
而且不得不強調的一點就是在行星地表進行特種合金和特殊反應物的生產,可以借助行星表面的大氣層來隔絕大部分宇宙射線的影響,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特殊材料只能在行星地表進行生產。
雖然說以外星人的科技在太空中也不是不能模擬出類似的環境進行生產,但相對成本就會高很多。
就算陳宇完全不需要考慮成本問題,但他現在卻也同樣不具備在太空生產這些特殊材料的能力。
環帶現在完工的只是工廠部分,原材料的生產是由另一個艙段負責,雖然陳宇現在正在積極的完成對這一艙段的建造,但在完工之前他還是缺乏特殊材料的生產能力的。
所以用一艘對于陳宇來說并不怎么在意的小型運輸艦,換取國家幫他生產所需要的特殊材料,這對于陳宇來說是一個很劃算的買賣。
當然,想要讓國家具備生產這些特殊材料的能力,他還要在地球上鋪一個行星開發設施。
這是外星人用來在行星地表進行開發,建立據點所使用的一種特殊設備,也可以說是行星據點或者說開發基地。
從太空中將行星開發設施發射到地表展開,通過從太空進行的行星掃描確定行星地表的資源位置,從開發設施發射采集器對資源進行采集,再通過開發設施擴展出來的工廠進行加工,獲取所需的產物。
最終成品則通過開發設施的軌道發射器重新發射到太空中進行回收,這樣便構成了一條可以源源不斷的從行星表面獲取資源的生產線。
行星開發設施大部分的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來完成,并不需要人工手動操作,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將其扔到地表,設定好生產流程,然后回收產物就行了。
當然,這個行星開發設施同樣也可以使用普通工人來干機器人的活,只不過相對的,除非是有足夠的工人三班倒,否則在生產效率上來說,人類始終難以比得上不需要休息只需要維護的機器人。
不過這對于陳宇來說問題不大,無論生產效率高低,只要工廠運轉起來,有著人工智能監控全局,只要沒有人故意偷懶,他都可以保證足夠的生產效率,獲得足夠的行星產物,也就是他現在所需要的特殊合金與反應物。
事實上除了地球之外,陳宇也可以將行星開發設施發射到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但畢竟地球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生命星球,一些特殊反應物的生產只能在地球進行,陳宇也就沒費事選擇其他星球,而是決定和國家達成合作,直接將行星開發設施放在中國。
這樣既可以通過國家的力量確保行星開發設施的安全,同樣他也避免了直接把行星開發設施扔下去,惹來的各國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