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交易給國家的運輸艦和顧菟號一樣,也是無法進入大氣層的。
這并非是技術落后,做不到讓星艦降落行星表面,而是對于宇宙飛船來說,降落大氣層并不是必要設計。
對于大部分星艦而言,從建造到報廢,它們的整個生涯基本上都是在宇宙環境下渡過,并不會降落到行星表面,所以對于一艘星艦而言,設計降落行星表面的功能也就顯得很多余了。
而且在行星表面受到重力、大氣、行星磁場等多種因素影響,星艦要應對的環境是和太空截然不同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太空中因為沒有重力和空氣阻力,“小小的”一點推力都可以推動星艦前進,但在行星表面,星艦的動力系統至少要能夠抵消行星重力的影響,才能使得星艦飛得起來。
然而這對于太空航行來說,卻并不是必須的。
尤其是對于一些體型過于龐大的星艦來說,別說降落行星地表,僅僅只是接近近地軌道,都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所以對于絕大部分太空使用的星艦來說,它們并不會專門去設計降落行星地表的功能。
大船可以靠穿梭機,就好像大型船只停靠不了水深較淺的港口,只能從船上放小艇下去擺渡一樣。
小船則可以通過軌道電梯、質量加速器或者人類現在使用的運載火箭之類的方式突破大氣層,出來了就不回去了。
當然,對于一些有特殊用途的星艦來說,它們是會設計可以降落行星地表的功能的,但這種星艦無疑造價上就要高很多了。
陳宇當然不是小氣說不給國家能夠在行星表面起降的星艦,而是國家在多番考慮之下,從陳宇這里訂購的這艘運輸艦并沒有選擇可以在行星表面起降的型號,而是讓陳宇在運輸艦上多搭載了兩艘運載用的穿梭機。
這當然不是兔子的高層犯傻,放著更好更方便的運輸艦不要,非要這種繁瑣麻煩的運輸艦。
而是他們想要的就是運輸艦上搭載的可以在行星表面起降,并且運載大量物質的運載用穿梭機。
對于陳宇而言,這種穿梭機無非就是買運輸艦送的贈品,但對于兔子而言,這所謂的贈品,卻比作為商品的運輸艦本身還要香。
“你們是想要解析這種穿梭機的技術?”面對著來和自己交接運輸艦的兔子家航天局的官員和科學家,陳宇心知肚明的問了一句。
有一說一,對于現在的地球而言,這種運載用的穿梭機確實比星艦本身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