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賀家,或者說賀弘文這一房的主要收入,實則就是靠著這在京城里的生意。
而在京城里,賀家的生意其實主要就是在于藥材之間的倒買倒賣,借由賀家與張家幾十年來的人脈關系,收攏各地藥材再將之販賣于各大藥鋪之間,以之收攏資金,謀取錢銀。
不過,賀家畢竟是讀書人出身,所以他們家的藥材不僅品質好,價格也不貴,故而極受城中眾多大夫的喜愛,因此,他們家的這個藥材生意倒也做的不錯。
當然,最重要的則是,他們家本身也是有著坐堂大夫開著藥鋪的,有這一步打底,無論如何,那也不會虧本的。
另外再說一句,雖說白石潭賀家的家底不小,但大部分的家產也都是要留給繼承門戶的嫡長子,也就是賀弘文大伯父的,故而,身為幼子一脈的賀弘文就算是再怎么得賀老太太老兩口的疼愛,卻也就只能是拿到這在京城里的生意。
而這生意包括賀、張兩家多年來固定的收藥草路線,相熟的藥農等,除此之外,還有京中郊區的一處宅邸,一間藥鋪。
不過,這鋪子雖然只有一個,但卻也堪稱是日進斗金,足以養活他們那一房的人,因此,倒也能讓賀弘文母子兩感到滿足。
賀弘文的母親曹氏,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因為常年臥病在床的緣故,所以她的性子顯得極為的軟弱,頗有點逆來順受的意味。
故而,賀家這樣的分配,她自然是不會有什么話要說的。
在這里說一句,因為賀老爺子跟賀老太太兩個疼惜賀弘文從小就沒了父親,故而他們老兩口早在三年之前就已經是講府里的產業給分隔開了。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賀家早就已經分家了。
賀老太太他們老兩口將家產分成了三份,其中大頭,約有十分之六的家產歸于賀家大伯父,交由他自行處理,小部分,大約有十分之三的則是歸于賀弘文,現在暫時在賀老太太的手里握著。
而其余剩下的,包括白石潭書院,則還是在賀老太太他們老兩口的手里,用于他們養老。
當然,待到他們老兩口百年之后,這些東西則還是要交予大房的,與賀弘文這一脈無關。
而對此,賀家大伯父也沒意見。
雖然說,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而言,嫡長子應當占據九成家產的,因此,賀家大伯父其實是吃虧了的,但他也不計較。
畢竟,他作為長輩也是頗為可憐自家這個侄子的,更何況,這件事兒是有賀老爺子跟賀老太太做下的決定,他一個做兒子的,想反對卻也反對不了的。
更不用說,他還是個當官的了,當官,又豈能不在乎名聲?
若是因為分家一事兒而鬧得沸沸揚揚,那不僅是讓他們賀家被外人看了笑話,就連他自己的官途也是絕對會受到影響的。
雖然他占理兒,但說出去不好聽,容易讓人覺得他過于孤寒,視金錢重于親人,不可深交!
所以,于情于理,于人于己,這賀家大伯父他都會接受這個結果。
話又說了回來,賀家這一老一少此次來至宥陽,除了是應邀做客盛家之外,同時也是想著與盛老太太她們家一起走水路到京。
而這其中,卻是又涉及到當今的現況。
因為官家年紀愈發大了,所以朝堂上的奪嫡之爭也是愈發嚴重了。
不過,那些朝堂之事暫且不提,但這奪嫡之爭卻是漸漸影響到百姓的生活,就如這漢江,那也是兵戈四起,水匪不斷。
而這通往京城的路段上就更是不太平了,其上時常會有匪患出沒,故而,賀家一行人才會有對安全的擔憂。
說起來,這盛老太太乃是勇毅候之女,雖然她已經與勇毅候府鬧翻了,但她的身邊終究還是有些得力的侯府侍衛,故而,在安全性上而言,盛家其實是要比賀家強的。
畢竟,相比較于賀家而言,盛家的隊伍卻是更好,也更安全些。
……
幾日后,盛老太太終于是坐上了乘往汴京城的一輪大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