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清,亡了。”
“我原本以為,他們兩人是神仙友情,互相成就,沒想到……無人區已是絕唱?”
“姜導不說明一下原因么?”
“本帥哥眉頭一皺,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一眾粉絲們紛紛討論,保持著關注。
在他們眼中,邱木和姜藝可是“精品”的保證,雖然之前一直有人開玩笑說著什么“姜導工具人”,可大家亦以調侃為主。
不曾想。
啪地一下,沒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時隔三四個月,邱木再度登上了微博熱搜,還是以“邱木姜藝分手”為話題,莫名有些荒唐。
當然。
荒唐不止這一點。
還有著更加有趣的互聯網風向。
流量的增長,帶動了一堆老懂哥的冒頭。
什么分贓不均、利益糾葛、地位不匹配……諸多原因,紛紛出爐,講得那叫一個活靈活現,仿佛,一場關于資產爭奪的大戲,歷歷在目。
而他們。
都是當事人。
所以說,老懂哥。
不久之前。
全網還在吹捧的兩人的神仙友情。
四個月不到,風向便頃刻間轉了個彎,充分地印證了一句話,互聯網沒有記憶。
當然。
在此基礎之上,關于新電影的熱度,自然是水漲船高。
新的投票,都誕生了好幾個。
打個比方。
“邱木自編自導自演的新電影,你,還看好嗎?”
在這個投票之中,不看好的人群占了68.8%,保持觀望的人群占了18.5%,只有12.7%的人群,保留著期待。
看著網上的諸多評論,邱木不禁笑出了聲。
為這群沙雕網友的奇葩想象力,深感由衷的敬佩。
沒個十年的腦血栓,大概都沒有辦法想出類似的劇情。
在他一側,姜藝正擺弄著手機,手中握著一根煙,吞云吐霧,看著邱木,嘴角微微抽搐。
MD。
原本他只是過來探探班。
準備看看邱大導演的排場,誰知道,一個不小心,成為了他營銷中的配角。
看看這些營銷號的描述,“分手”暫且不提,什么利益分配不滿意、名聲地位不匹配……特么的,我,姜藝,是這么庸俗的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表示:錢是什么?他不敢興趣,電影才是王道。
“講道理。”
“你這么炒,就不怕自己陰溝里翻了船?”
“怎么可能?”
邱木氣定神閑地端起一側的茶杯,淺淺地喝了一口,胸有大志……不對,胸有成竹。
“從心理學來講。”
“我這叫降低心理預期,放在營銷之中,可是一件好事情,當一個懷抱著看爛片的心態看佳作,更容易獲得驚喜和滿足,相反,當一個懷揣著看神作的心態看佳作,可能,反而覺得它爛。”
“所以。”
“只要這個電影它不爛,我翻船的機會便不大。”
“難不成,你覺得這部電影可能是爛片?”
“不至于。”
姜藝笑著擺了擺手。
雖然,他覺得這個電影并沒有隱秘和無人區那么優秀,但,爛片,自然不可能。
“那不就是了,讓他們先罵著,我這邊,還有倆王炸呢。”
邱木說著,露出腹黑的微笑。
姜藝看著他,眉頭一挑,果然,玩營銷的心都臟。
總感覺。
又有人會因此被邱木帶入坑里。
不說別的,單論邱木手中的那倆“王炸”,便能保證電影的預售票房,而預售票房的高低,決定了電影的排片量。
排片量。
乃是一部商業電影的生命線。
基本上,只要你的口碑沒有呈現斷崖式的暴跌,那么,便會有著穩定的基本盤。
舉個例子。
五一檔的《大玄甲師》,即便他在豆莢上評分5.1,網上的風評逐漸降低,但,后期依然有著穩定的票房入賬。
因為。
總有人看電影。
單純圖一樂,消磨時間。
你非要糾結所謂的藝術、深度、意義……等等因素,這都沒什么價值。
不然。
為什么不宅在家自己琢磨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