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逸說著,目光重重地看著邱木。
他陳述著一個事實。
如何評定一位導演的地位?
票房、獎項、影響力。
這三者,放東區,邱木都算是走在了最前端,且,他還年輕。
“你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來摻和一些其他的渾水。”
成功,無非是錦上添花。
但,失敗,可能便是一個污點。
不然。
看看前世的國師,一部《長城》,差點毀了他半輩子的聲望。
甚至。
在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說到馬特·達蒙,都不禁調侃。
“他本可以主演《海邊的曼徹斯特》,卻把這個角色給了凱西·阿弗萊克,自己出演了一部令人尷尬的中國電影,虧損達八千萬美元之巨。”
所以。
夏云逸并不希望看見邱木的滑鐵盧。
即便,無關于夏季的原因,邱木和新合的合作,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體。
邱木看著夏云逸的眼睛,默然地點了點頭。
“夏叔,你說的這些我自己都懂,但,我這一次也不全是因為沖動行事。”
“有把握?”
“當然。”
夏云逸看著他好幾秒,方才笑著搖了搖頭。
好吧。
年輕真好。
“所以,你今天過來找我的目的,是為了讓我給你介紹動漫相關的制作公司,對吧?”
“夏叔聰明。”
邱木笑著說道。
和日島的動漫工業相比,本區的動漫工業落后么?當然。
但。
日島的制作委員會模式發展了將近幾十年,有著一個完整的體系,領先并不奇怪,但,這并不意味著本區的制作能力有著多么落后。
網上有著這么一個言論。
日島的動漫制作,60%都來自于本區的外包。
這個數據可能有些夸大,但,外包制作公司,自然是不少的。
順便。
補充一下。
可能很多人覺得,外包=崩壞?這個認識準確,有著很多外包都創造了優秀的作畫,而單集崩壞,有著更多的原因。
且。
放在日島,其實有著非常多來自于本區的原畫師。
所以。
論人才。
并不見得遜色多少。
之所以比不上日島,更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沒有利益,并,缺乏著成熟的運營模式。
理想和面包。
自然是面包更加重要。
畢竟,動漫制作不是網絡寫手,一個人可以省吃儉用,用愛發電,動漫制作是一個團隊的事情。
但。
邱木既然想來涉足動漫。
有著資金的保障,自然,便有著制作質量的保障。
簡單來講。
一切,都得看兩字,利益。
“關于動漫制作公司,其實選擇并不多,你有什么要求?”
“我的要求不多,專業、認真、質量……并且,保證在制作之中,都得是一個完整的團隊。”
嗯。
這個要求真不高。
無非是篩除了99%的公司。
從新合出來。
邱木馬不停蹄地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開始整理《千與千尋》的劇本,還有著分鏡。
嗯。
如果給他排一個重復觀影次數最多榜單。
那么。
這部電影絕對能以6次觀看次數位列前五。
關于劇情,有著很多他都依然記憶深刻,尤其是白龍化鱗那一幕,對于密集恐懼癥患者來講,絕對的童年陰影。
所以。
劇本不難。